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基層治理經驗交流材料》,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基層治理經驗交流材料》。
近年來,我市充分發揮基層群眾自治作用,聚焦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急難事、期盼事”,建立“五事共治”機制,將協商議事“小工具”融入基層治理“大格局”,有效破解矛盾糾紛發現不了、化解不及時、工作落實慢等治理頑瘴痼疾,全力打通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走出一條“基層自治+民主協商”融合之路。
一、建立全覆蓋摸排工作機制,有效破解矛盾糾紛發現不了的困境
一是標準化收集問題。建立“五事共治”事項登記制度,在各村各單位設立“五事”訴求登記窗口,專門收集群眾反映的“五事”,編制“五事”登記簿,內容包括登記人、登記時間、訴求事項以及領辦人及領辦時間,為“五事”辦理情況追蹤溯源提供依據。
二是網格化摸排問題。按照“完整覆蓋、居住相鄰、范圍適宜、便于管理”原則劃分網格,建立“結一聯十”(每個網格選聘1名黨建組織員覆蓋10戶左右農戶)制度,定期全覆蓋摸排收集網格內群眾“五事”。同時,創新探索“網絡+網格”服務模式,通過“鄉呼縣應”平臺和政務微信群實現網格全天候不間斷網絡服務。在網格實地走訪過程中,根據群眾“五事”內容重點了解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疫苗接種宣傳、退役軍人登記、各項惠民政策落實情況,切實摸清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了解群眾想法,聽取群眾建議,暢通溝通服務渠道,實現意見建議全方位收集,政策服務無縫隙傳達。
三是常態化查訪問題。建立干群連心制度,市、縣(市、區)、鄉鎮(街道)三級在職在編干部至少聯系5戶以上的脫貧戶、監測戶、困難戶等重點對象,每月至少開展1次以上走訪聯系,及時收集聯系戶的“五事”。全市各鄉鎮(街道)通過明確分工、包掛到戶的形式全面推進“戶戶進、人人訪”工作,切實做到因人而異訪、因地制宜訪,通過差異化走訪,傾聽不同群體的呼聲,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2021年以來,全市共收集群眾反映的“五事”訴求2800余件。
二、建立分層級處置工作機制,有效破解風險隱患化解不及時的頑疾
一是建立清單分類治理。成立鎮村兩級“五事”交辦工作小組,建立各自層級的“五事共治”治理清單,根據服務對象不同、工作領域不同,依照清單進行治理。目前,分類分級建立了社會民生、農業產業、平安建設、生態環境、安全生產等各領域“五事共治”制度40多項,形成一套村級“五事共治”制度體系。
二是明晰權責分層治理。對群眾反映的“五事”問題進行分類分層分流:對于村級范圍能解決的,由各村積極認領、立即辦理;對于村級不能解決的,及時上報鄉(鎮)、街道,由鄉(鎮)、街道“五事”交辦工作小組根據事項內容移交負責治理的單位或各類組織處理。鄉(鎮)、街道不能解決的,及時通過“鄉呼縣應”和“街道吹哨”工作平臺報送縣(市、區),由縣(市、區)統籌協調解決。建立事務“信息收集—分流—交辦—執行處置—日常監督—信息反饋—督查考核”運行機制,實行“受理、執行、督辦、考核”閉環管理,打造“發現問題及時呼”“研判問題迅速轉”“解決問題馬上辦”“分析問題跟蹤督”的事件全鏈條閉環辦理模式。
…… 此處隱藏1133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