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組織部長科技人才工作座談會發言》,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組織部長科技人才工作座談會發言》。
今年以來,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的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省“十大創新”部署要求,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動力,堅持“技術、平臺、企業、人才”一體化推進,為高質量高速度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一、聚焦發展靶向引才,打造高質量科技人才隊伍
牢牢抓住“人”這個關鍵,實施科技人才引育工程,營造良好的人才引育生態環境,形成了讓人才落地生根的強大“磁場”,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一是產才融合精準引才。緊緊圍繞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優勢產業,推動人才引進與產業發展同向發力、深度融合。如依托國家農綜區等創新載體,壽光蔬菜產業集團在10個學科領域,集聚了由院士領銜、85名高端人才組成的一流研發團隊,創建設施蔬菜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打造“蔬菜種業人才硅谷”;天瑞重工圍繞千億級磁懸浮產業,依托山東磁懸浮產業技術研究院,對接引進海內外頂尖人才和團隊,已建成7個研究所;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龍頭作用,歌爾集團實施“人才+科技”工程,在全球延攬高層次人才3481人,獲專利1.28萬件,麥克風、微型揚聲器出貨量全球第一。
二是“訂單”培養用心育才。堅持引育并重,突出“高精尖缺”導向,構建完善的科技人才引育體系。改革引育模式,以“團隊+技術+項目”形式,進行“菜單式”招引,“訂單式”培養,實現“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個團隊、落地一批項目,做大一個產業”的裂變效應。僅2021年,全市新增高層次人才專家工作站3家,全省第一;入選國家級重點人才3人,入圍省“一事一議”引進頂尖人才1人,創建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0家,全省第二。
三是拓展渠道以賽引才。精心組織參與“創業齊魯·共贏未來”高層次人才創業大賽、省中小微企業創新競技行動、創新創業大賽等省市賽事,通過以賽代評,多渠道吸引和聚集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來濰創新創業。截至目前,全市科技領域擁有國家級重點人才23人,泰山產業領軍人才83人,泰山學者10人,省引進“一事一議”頂尖人才3人,備案院士工作站74家。
二、依托平臺精準聚才,提升科技人才效能
一是搭建高能級創新平臺。實施“一企一平臺”工程,建成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等706家省級以上創新平臺。濰柴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集聚各類研發人員143人,成功研發出全球首款本體熱效率51.09%柴油機,破解了世界內燃機行業百年難題。現代農業省實驗室建成20個科研團隊,6個實驗公共平臺,引進各類研究人員241人。目前,團隊在小麥第三代雜交育種技術研發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這項原創性成果已在7個國家申報3項國際專利。
二是發展新型研發機構。與中科院半導體所、省產研院共建先進光電芯片研究院,成為全市首家“四不像”研究院和我市首家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采取“核心引領、團隊研發、院企合作、成果共享”模式,研究的大功率低發散角光子晶體激光芯片項目徹底打破了我國大功率半導體激光芯片對國外的依賴,院長鄭婉華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目前,全市備案新型研發機構32個、全省第三。
三是組織產學研對接。創新開展“百院千企”合作對接活動,與中科院12家分院和國內70多所高校建立全面長效對接機制,組織對接130多次、服務企業近千家,達成合作意向1400多項,吸引180名國內外院士團隊來濰創新創業。
三、政策激勵拴心留才,全面優化科技人才環境
始終以人才滿意為第一標準,著力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人才生態體系。
…… 此處隱藏289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