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人才服務全鏈條典型發言》,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人才服務全鏈條典型發言》。
今年以來,我區堅持立足本區發展定位,始終秉承“人才是第一資源”的工作理念,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打好人才發展“組合拳”,努力建強“引、聚、育、留”服務全鏈條,積極營造近悅遠來、紛至沓來的人才生態。
一是拓展人才引進渠道。“以業聚才”。著眼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先后6次與景德鎮籍國內領軍人才、獵豹移動CEO傅盛接洽,在轄區成立獵戶星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一舉帶動20多名人工智能行業高層次人才落戶。著眼生物醫藥優勢產業,通過以鄉情感召和政策激勵“雙輪驅動”,引進“景歸”人才醫藥研發團隊落戶,有效激活“引進一個高端人才、帶來一個創新團隊、助力一個產業發展、培育一個經濟增長點”的乘數效應。“以才招才”。依托富祥藥業、宏億電子等龍頭企業,通過以商招商、以才招才等形式,引入其合作伙伴來區投資建設凌富醫藥、安正科技等“5020”項目及一批全產業鏈配套企業,帶動生物醫藥、電子信息領域高精尖人才聚集。“柔性引才”。通過舉辦“景漂景歸”人才座談會等活動做好智力“引進”工作。南昌大學農產品生物工程研究中心與陳氏蛇業、中藥固體制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與美琳康大達成戰略合作,真誠感召一批知名人士來區創辦博物館和工作室。
二是搭建人才集聚平臺。打造泰豪瓏原金融人才集聚平臺。依托作為全市金融中心的地域優勢,深入實施“企業三進、社區三幫、企社三聯”工作法,整合區域內黨建、社會和人才資源,最大程度發揮人才聚集效應。截止目前,已入駐金融企業14家,證券、保險等各類金融人才200余人次。打造陶青臺陶瓷文創人才集聚平臺。以陶瓷創意定制、電子數字商務和文化旅游三大產業為落地標準,引進寧封窯、盛世泥火等企業16家,吸引張溫秩等一批國內外著名設計師和藝術家落戶。打造昌南里數字經濟人才集聚平臺。主動搶占數字經濟產業基礎賽道,啟動區數字經濟總部經濟大樓建設,已對接數字經濟企業15家。依托區域重點企業,培育市級人才工作創新創業示范基地4家,集聚高層次人才80余人。
三是織密人才發展體系。強化政治引領。組織人才代表參加“弘揚愛國奮斗精神”主題培訓班和國情研修班,赴井岡山等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開展“紅色走讀”,鞏固其思想政治基礎和黨性修養,做到始終不渝聽黨話、跟黨走。強化以師帶徒。在園區,不定期開展企業家沙龍等活動,促進同行業企業加強產業協同與攻關合作。在社區、法律、文體等各領域,注重發揮行業標桿人才作用和名人效應,探索成立“黃鶯戶政工作室”“吳慶歡調解工作室”,全方位培養后備人才隊伍。依托黨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李金霞建立的“黨建工作室”,共培育黨建社工35名,其中12人進入社區“兩委”班子,7人當選區黨代表。強化日常引導。建立區四套班子領導與企業家“早餐暢談會”和結對機制,主動打通企業與政府、人才與政府間的溝通壁壘,做到既在創業上扶持、生活上幫助,又在思想上關注、政治上關心,營造各類人才想進來、想創業、想扎根的良好氛圍。
四是優化人才創業環境。優化組織環境。成立區人才發展服務中心牽頭抓總全區人才工作,科學編制人才工作計劃,做大做強人才庫,確保全區人才工作與上級要求對得上、跟得緊、落得實。優化服務環境。大力推進“昌快辦·暢快辦”政務服務品牌建設,組建區招才引智“代辦聯審”中心,開設人才工作窗口,提供安家落戶、子女入學、體檢就醫等“一站式”服務。優化宜業環境。設立縣級領導干部企業“服務日”、企業生產“安靜期”,大力解決污水處理設施不足、交通出行不便等痛點堵點難點問題,切實加大企業員工公寓和高層次人才公寓建設或租賃補助力度,提高企業發展和人才成長全過程服務水平,做到無事不擾、有求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