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探索養老服務改革新路徑交流發言》,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探索養老服務改革新路徑交流發言》。
近年來,我區聚焦山東省“打造醫養結合示范省”部署要求,以淄博市入選民政部、財政部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城市為契機,積極探索制度化、智慧化、市場化養老模式,著力解決養老難題,為老年人幸福護航。
一、建立制度化的社會保障體系,醫養融合更加深入。聚焦“9073”養老結構,實施社區養老服務提升行動,創新打造紅色養老、長者食堂、醫療保健、志愿服務等“七進社區”養老模式,推動醫養深度融合、一體建設,提升群眾家門口的幸福感。一是打造社區養老新載體。發揮基層黨組織帶動力,創新社區領辦“紅色養老”、公房養老服務補貼等多種建設模式,先后建設80處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站點,有效解決醫養融合空間問題。二是打造醫養融合新機制。加快推動“一養老站點、一醫療網點”建設,社區養老站點與醫療機構簽訂共建協議,社區老年人簽約“家庭醫生”,實現康養在社區、小病不出社區,有效推動“分級診療”,推進了養老醫療資源雙向對接。三是打造養老融合新模式。探索把醫養服務嵌入社區服務中心,創新打造15家社區養老綜合體,自助、互助、公助相結合,形成多主體參與、多元化服務的社區養老共建機制。自助,即依需購買政府認證企業的養老服務產品,由財政補貼基礎養老部分;互助,即采取“時間銀行”積分兌換模式,以子女或個人積分換取服務;公助,即困難老人財政兜底。
二、打造智慧化的居家養老體系,養老服務更加高效。積極探索數字賦能養老服務模式,用智慧的加法為老年人做減法,推動“醫養服”深度融合。一是一端集成,建設智慧養老平臺。聚合智慧醫養、遠程看護、健康管理等12項管理功能,升級區級養老信息服務中心,建立全區14萬老年人養老檔案,養老數據一庫歸集,形成智慧醫養“城市大腦”。二是一號通辦,打造“養老110”服務品牌。線上線下一體推進,依托“7012349為老服務熱線”,開發智慧養老服務終端,老人只需通過呼叫終端、說出訴求,系統自動記錄,后臺工作人員30分鐘內就可為其對接90余項居家養老服務,打造老年人會用愛用的“養老110”。三是一批場景,豐富適老化服務應用。依托養老信息服務平臺,積極探索養老地圖、長者舌尖、醫養互聯等為老服務場景,讓“信息多跑路、老人少跑腿”。比如,針對老年人帶證就餐不便、只能定點吃飯的問題,為全區18家長者食堂配套長者舌尖終端,讓老人只需刷臉就能“吃遍全城”。
三、完善市場化的養老支撐體系,供需對接更加精準。積極打造“醫養”“醫企”“物業養老”三類融合試點,探索多元共建養老支撐模式。一是“醫養融合”打通市場準入源頭。深化“兩院一體”模式,將“養老服務”寫入公立醫院“三定”方案,醫院與市場第三方合作設立養老機構不需另設法人、另行登記,為醫養融合市場化“開綠燈”。二是“醫企對接”提升需求供給能力。鼓勵養老企業向公立醫院購買服務,實現醫療資源市場化接入。比如,區中醫院設立醫養需求綜合評估中心,26家養老機構采取購買服務方式,與醫院簽訂失能失智老年人健康照護協議,由醫院為老年人制定醫療康復方案、定期上門服務,并指導企業服務人員開展日常康健服務。三是“物業養老”強化產業引領帶動。在保證公共養老服務公益性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市場化、集約化“物業+養老”服務模式,物業人員經培訓后,可兼職為老年人提供養老增值服務,既降低了老年人服務成本,也提升了物業企業和物業人員收入水平,實現了“雙贏”。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