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品德課程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初步認識》,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品德課程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初步認識》。
品德課程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初步認識
XX年年,江漢區參與由武漢市教科院孫瑋教師主持的中國教育學會規劃課題《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實施生活德育的研究》。在市總課題組孫老師的指導下,我區子課題研究側重選擇進行“創造性使用教材策略的研究”,課題研究兩年來,我們以資料搜集、調查問卷及同課研究等行動研究法開展一系列研究活動,對創造性使用教材進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一些初步認識。下面側重從“為什么”“是什么”“怎么樣”三個方面談談創造性使用教材的思考。
一、創造性使用教材是課程的性質和特點決定的——即“為什么”創造性使用教材
創造性使用教材首先要理解教材的功能。而教材的功能是由課程的性質與特點決定的。
人教社趙昕主任在談到教材編寫的目的和指導思想時,有這些觀點能幫助我們更清晰的認識教材功能
(1)關于教材編寫的目的
——為師生的教學實踐活動、師生間的對話與互動提供素材和指導
學校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自主建構的過程。教材作為教學活動的工具,首先應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個可資對話的文本,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和自主學習的欲望,為學生開展學習和探究活動搭建平臺和提供幫助。同時,應為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指導教學實踐提供一個適用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工具和手段,以推進教學改革。
——為學校和教師創造性地開發利用本地區、本校的課程資源提供范例和空間
教材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素材,但它所能提供的畢竟有限。特別是我們這門課程,與兒童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學生的學習活動不能停留在教材所給的材料中,要結合當地實際,聯系學生的生活。因此,教材應為開發和提煉兒童的生活素材提供范例,并為教師進一步引導兒童關注自己的生活和周圍世界,充實學習的內容留有空間。
(2)關于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
——教材編寫要體現“以培養學生學習做人為核心”的課程目標,力求將兒童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思考、探索、判斷能力的培養及社會知識的獲得有機融合
——教材編寫要體現“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的課程理念,關注并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反映兒童成長的需求
——教材編寫要體現改革創新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在充分研究國內已有教材、以及我國港臺地區和國外相關教材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取其精華,為我所用,大膽創新
盡管我們使用的鄂教版教材,但是在教材編排上出發點,指導思想是共通的。由此,回到創造性使用教材這一問題,可以得出三點認識:
一是品社課程性質與特點決定了教材的這些特點,課程與教材本身就賦予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的權利,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用教材教”,也給與教師足夠的“用教材教”的空間。
二是當教師走進課程伊始,當我們真實面對我們的教育對象—— 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時,當我們意識到我們的教育使命時,我們有“為學生教”,“用教材教”的義務。即你意識到你必須要這樣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品社學科的價值取向是最貼近于教育本質。
三是教學工作是充滿智慧的創造性勞動,當智慧在課堂流動的時候,創造性使用教材正在發生。創造性就是教學智慧的具體體現。
二、創造性使用教材的方式方法——即解決“是什么”的問題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策略從方式方法上來說,主要是做好“用”“增”“刪”“換”“合”五個字。
以“用”字為例,“用”,即用教材。教材是“范例”,在區級研究課中,努力克服兩種傾向:“完全不用教材”、“機械照搬教材”。一方面是發揮教材示范特點,在研讀教材,特別是用整體審視教材中,正確把握目標及教材框架。如結合單元整組研讀教材,再比如結合不同年段相同內容范疇教材的目標要求研讀教材等,另一方面,有效應用教材的資源,把握其“典型性”意義,作為連接學生生活的橋梁,引起學生對生活中“細節”的真實關注,引發認知沖突。
課例一:余莉華在執教《集體的事,我應該做》一課時,就在引導學生明確作為集體一員有相應職責的基礎上,用教材中的圖,(班級要周六組織義場活動,而自己周六有安排怎么辦?)引發學生思考,自己集體生活也遇到過這樣的事嗎?怎么看,應該怎么辦?教材發揮示范性作用,“點燃”學生思維。
…… 此處隱藏521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