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微黨課講稿:堅持運用法治思維推進各項工作》,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微黨課講稿:堅持運用法治思維推進各項工作》。
同志們:
黨的二十大報告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單獨作為一部分進行闡述,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強調“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并從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扎實推進依法行政、嚴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設法治社會四個方面,對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進行了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始終貫穿于治國理政中的法治思維。
一、深刻理解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思維
法治思維是基于新時代對法治功能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是貫穿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一條理論主線。法治思維作為一種思維方式,是在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中要更加注重法律方法的運用,確立各類社會主體的規則意識和契約意識,運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強調依法辦事,構建國家治理的法治化模式。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增強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要運用法治思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深層次問題,維護國家主權、尊嚴和核心利益,提髙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關于法治思維的重要論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對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起到理論引領和實踐推動作用。
二、準確把握法治思維的豐富內涵
法治思維,是以現代法治理念為基礎、以公平正義為核心價值,依據規則至上、職權法定、尊重人權、正當程序等原則要求,分析事物、判斷是非、作出決策的理性思維方式。從個體層面看,法治思維是一種理性的思維方式和辦事原則。從社會層面看,法治思維是一種有序的社會生活方式和一整套有關權利、義務、權力、職責的制度安排。從國家層面看,法治思維是一種宏觀的國家治理方略,呈現出國家對良法善治的深刻洞見與守護。
法治思維是夯實法治之基的信仰思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任何人都不得凌駕于國家法律之上、徇私枉法,任何人都不得把司法權力作為私器牟取私利、滿足私欲”。法治思維要求任何人和單位都要自覺將自己置于憲法法律的監督和制約之下。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更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法治思維是建立社會秩序的規則思維。法治思維首先是一種規則思維,即以法律作為判斷是非和處理事務的準繩,當情理與法律規則發生沖突時,首先服從規則及其邏輯,然后在縝密法律邏輯前提下考慮“情理”,做到懂情理、明事理、講法理。法治思維是體現公正效率的程序思維。與實體權力具有自由裁量權不同,程序必須是公開、明確、可操作的,這就使得違反程序不存在回旋的余地和抗辯的理由,其約束“自由裁量權”的效果更加直觀。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法定程序,即在國家治理過程中不論是問題協商、糾紛解決還是決策制定,都必須在既定程序內進行。法治思維是強調辯證關系的權責思維。公權力具有不可轉讓、不可放棄、必須行使的特征,權力必須與責任相伴,否則必然被濫用。義務必須有責任保障,否則難保其履行;一言以蔽之,有權必有責。但不可忽視的是,在社會治理由無限政府轉向有限政府的發展進程中,追責過輕會因“違法成本低”而流于形式,追責過重又會造成不干事就不出錯的“懶政怠政”。因此,權責要相當亦應是權責思維的題中應有之義。
三、堅持運用法治思維推進各方面工作
…… 此處隱藏891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