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自然辯證法講義(5.4萬字)》,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自然辯證法講義(5.4萬字)》。
前言
一、學科來源
自然辯證法主要是由馬克思、恩格斯獨創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20世紀20年代就傳到中國。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系的學說。恩格斯曾道出核心內容:“馬克思和我,可以說從德國唯心主義中拯救了自覺的辯證法并且把它轉為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歷史觀的唯一的人。可是要確立辨證的同時又是唯物主義的自然觀,需要具備數學和自然科學的知識。”
怎樣理解辯證法?
辯證法: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客觀辯證法:自然界本身聯系、運動和發展的狀況。
主觀辯證法與客觀辯證法的關系:主觀辯證法是對客觀辯證法的反映。
辯證法發展的幾種歷史形態:
1)古代樸素辯證法;
2)近代唯心辯證法;
3)唯物辯證法;
思考題:唯物辯證法與唯心辯證法有何區別?
參考答案:自然的界的辯證法是自然界本身的聯系、發展的狀況,馬克思主義“自然辯證法”卻是一種辯證的思維方法,它屬于思想體系,在屬于思想體系這一點上,它與黑格爾的唯心辯證法沒有區別。但是,黑格爾的辯證法最終落腳點是指客觀精神的聯系、發展;而馬克思唯物辯證法是指客觀世界的聯系、發展。
二、課程內容。
本課程講義的核心是科學技術哲學,包括它的方法論、思想內容、科學技術與文化、宗教、社會各個方面的聯系等。
三、教學目標是。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提高對科學與哲學、文化、藝術、社會等方面關系的認識,對于從事科學技術研究和管理打下方法論的基礎。
第一,對科學技術的哲學思想,有比較準確的把握;
第二,對科學與技術思想史有一個比較系統的了解;
第三,對科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有一個清晰而正確的認識;
第四,對科學與技術本身的社會運行機制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
第一章 科學技術與文明
現代文明被認為是科學技術推動的,而文明又滋生科學技術,應該從科學、技術,文明之間的關系來透視相互作用的機制。
一、科學和技術的認知
1、科學。“科學”的“學”指得是知識體系,學說、觀點、學識;“科學”的“科”指的是區別于文化、感覺、習慣、本能而可以形成邏輯體系的科目、類別,原初含義指的是涉及自然界的分門別類的科目。所以,科學指的是關于世界某一方面的知識體系,包含物理學、數學、化學、工程力學、社會學等等都是科學。有沒有超越各門學科的大科學,有,就是馬克思主義“自然辯證法”,它總體上研究各門學科之間的關系,形成抽象的哲學理念。
所以,科學包括二個方面的內涵:
1)科學是群體建制,以至于被認可。它與師徒傳承有根本的區別,它的知識是公共知識的主要成分(公共知識是人們判斷、思考的常識)。為什么?首先,科學知識是用邏輯組織起來的嚴密的知識體系,人們覺得它是最可靠的。其次,科學知識較其他科學更為精確,成為其他知識的典范。
2)科學是一種動態的知識體系。自然界是運動發展的,反映其發展的學說是發展的。
科學知識的分類:數學與邏輯 物質科學 生命科學
2、技術
指的是改造自然的勞動經驗和技能,也指控制自然的過程創造設計的人工過程。
技術的核心機制的設計和創新。如果說科學把世界帶進了實驗室,那么技術則把實驗室引進到世界之中。
技術的創新原則。科學是知識體系,技術則變成了知識的具體化了,而且這個具體化還是個創造與設計的過程,它的路徑有很多。因此歷史上曾出現過技術的兩個原則:
(1)“凡是技術上能夠做的事情都應該做”;
…… 此處隱藏54602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