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談談文稿的修改方法》,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談談文稿的修改方法》。
行內人大都聽過這句話,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關于文章修改,古人有過很多精辟論述,比如,“大凡文字不厭改,患改之不多耳。惟改方能到妙處”,“草就篇章只等閑,作詩容易改詩難。玉經雕琢方成器,句要豐腴字要安”,“改章難于造篇,易字難于代句”,等等。
在文章的修改上,古今中外的名家,也有很多的范例。比如,曹雪芹寫《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果戈理給自己規定“每寫一篇稿子要修改八次”;托爾斯泰提醒自己“必須永遠拋棄那種以為寫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這還不夠”;葉圣陶說“寫完了一篇東西,看幾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數”;郭沫若談及自己的寫作“訣竅”更是直接,一連七個“改,改,改……”。就像胡喬木這樣的大手筆,文章也是一次次修改才得以完成,有時直到送去排印時還在修改,幾乎沒有最后定稿的時候。
這些都充分印證一個道理:文章不厭百回改,千錘百煉佳作來。公文材料的寫作也是如此。一篇好文稿,必定是不厭其煩、反復修改的結果。那么,文稿如何來修改?依自己的體會,可把握五個字:
一、“調”
“調”,就是調亮主題、調整結構。主題是文稿的魂魄,起著統攝全文的作用。修改文稿,首先應看其主題鮮明不鮮明,是否鮮明無誤地表達了行文的主旨和意圖;看觀點正確不正確,是否符合客觀實際、符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分析問題有無片面性或絕對化,否則,則要堅決糾正調整。同時,還應審核文稿的布局結構,看是否眉目清晰、前后呼應、層次井然、渾然一體,對結構畸輕畸重、脈絡若隱若現、條理枝蔓糾纏的,從邏輯上予以調整,使之更加勻稱精干。
二、“換”
“換”,就是變換方式、更換素材。水無常形,文無定式。匠心獨運、別出心裁的行文方式,會賦予文稿以生機和活力,產生“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的效果。所以,在修改文稿時,應勇于突破老套路、跳出舊框框,善于變換行文角度和方式,盡可能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同時,應審核選用的素材,看其是否與文稿的主題相吻合、與主旨觀點相呼應,是否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否能夠有力有效地說明問題,如若不然,則要進行更換,以求得虛實結合、有血有肉之結果。
三、“改”
“改”,就是改正錯誤、改進文風。寫干凈、寫準確,是文稿寫作的基本要求。修改文稿,須有“啄木鳥”的精神,以錙銖必較的態度認真審核,對語言表述不貼切、不嚴謹、不恰當,文中出現的錯句、錯詞、錯別字、錯誤標點,以及似是而非的數據,都應切實加以改正,使之能經得起推敲和檢驗。同時,還應審核文風是否做到“短實新”,堅決杜絕“文字游戲”,改變穿靴戴帽、四六對仗、辭藻堆砌、刻意拼湊等華而不實的習氣,力求通俗易懂、質樸自然。
…… 此處隱藏831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