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公文要“筆筆有來處”》,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公文要“筆筆有來處”》。
練書法特別是練楷書有一種很不容易達到的水平,叫做“筆筆有來處”,指的是師法古人某種字體,比如歐陽詢的“歐體”,要力求每一筆都能說出習自哪本帖、哪個字,這樣你的字才算是“入體”了,臨帖的功夫才算是到家了,在此基礎上就可以脫出字帖,努力形成自己的風格。
寫公文特別是寫政策的時候,也要講究“筆筆有來處”——每一個重要觀點、新的提法、統計數據都要有出處,或出自法律法規、上級文件、黨報黨刊,或來自高級領導講話、權威理論文章,或取自專業部門的統計資料,或經過自己的認真調查核實、精心考據考證,每一句話都經得起仔細琢磨、認真推敲。一言以蔽之,就是只說有根據、有把握的話,不說拿不準、未定性、有爭議的話,更不說無憑無據、沒邊沒影的話。
在這方面,正確的做法是:如果引用法律條文、上級文件、經典著作,盡可能原文引用,加上引號,標明出處;如果在重要問題上借用別人的觀點,盡可能用中央領導講過、人民日報登過、黨內理論專家普遍認可的觀點,不能隨便照搬學術界的觀點、個別人的見解、社會上的看法。
實際工作中有一種不好的情況,就是簡單套用中央的提法。比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有的同志就把本地的名字換上去,提出這樣那樣的“地方夢”;中央領導同志在講話中強調要“向黨中央看齊”,有的同志就寫要“向省委市委看齊”。這些提法說錯也不算錯,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夢想,下級應該向上級看齊,但最好還是不要這么提,因為中國只有一個,黨的領導核心只有一個,統一口徑更有利于統一思想認識、形成統一意志。作為地方,要做的是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把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沒有必要在造概念上費心思,也不是說把“普通話”改成“本地話”就是抓落實。
公文是一種規范性文書,表述必須規范,口徑必須統一。每一個概念、語句、用字乃至標點都要極其精準,字字句句都有所本,不能與現行的法律法規和文件精神相抵觸。強調寫公文“筆筆有來處”并不是刻板、教條,而是公務員應當具備的基本素養。作為公權力的載體,公文話語本身就是一種力量。如果這種力量不能得到有效約束,話語體系就會紊亂,黨和政府的威信就會受到損害。作為公文寫作的新手,很容易犯想寫什么就寫什么的毛病,一定要注意糾正。
當然,寫公文不能唯書唯上、照抄照搬,應該有地方的特色、自己的創造。如果是基層創造出來的好經驗好做法,或者自己總結提煉的新思路新概念,必須仔細斟酌、反復研究、審慎論證,經過必要的程序或形式,再放到文件或領導講話中去。不能為了標新立異、語出驚人而生造概念、講過頭話,甚至“亂放炮”。除了重要的提法、表述之外,文稿中還是要多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語言。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