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共同富裕主題宣講黨課講稿:正確把握共同富裕的意義和內涵(含精美PPT)》,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共同富裕主題宣講黨課講稿:正確把握共同富裕的意義和內涵(含精美PPT)》。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展望2035年,我國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對此,我們將從共同富裕的重要意義、內涵和本質、正確處理若干關系、堅定信心正視挑戰四個方面出發,破除認識誤區,正確把握共同富裕的意義和內涵。
一、深刻認識現階段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意義
(一)共同富裕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美好夢想
《論語》有言:“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禮記》言道:“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古人早已向我們描繪了小康社會和大同社會的美好夢想,這也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共同富裕的美好期盼。
(二)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目標
馬克思認為,相比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雖然創造了無數財富,取得了很大成就,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革,但也有很多弊端。資本主義社會可以說是一個異化的社會,即本來是創造財富的工農,卻創造越多、占有越少。這樣的異化社會以資本為邏輯,帶有一種文明的基本缺陷。馬克思認為我們要超越這種異化的社會、改變資本的兩極分化,建立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也就是共產主義社會。所以,他認為未來社會應該以共同富裕為目的,把共同富裕當作本質要求。列寧也認為,社會主義要使所有的勞動者過上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而且也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實現這一點。
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同志就指出:“現在我們實行這么一種制度,這么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
所以,我們黨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就強調社會主義制度應該向共同富裕看齊,應該實現共同富裕。我們黨的文獻第一次提出共同富裕,就是1953年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該《決議》提出,迅步實行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使農業能夠由落后的小規模生產的個體經濟變為先進的大規模生產的合作經濟,以便逐步克服工業和農業這兩個經濟部門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并使農民能夠逐步完全擺脫貧困的狀況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榮的生活。總而言之,只有通過社會主義,才能走向共同富裕。然而,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由于沒有經驗,也由于急于改變貧困的狀況,我們錯誤地把共同富裕理解為一種平均主義。
改革開放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經驗教訓,明確“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形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 此處隱藏6691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