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微黨課:讓優良家風點亮萬家燈火》,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微黨課:讓優良家風點亮萬家燈火》。
忠厚傳家久,詩書濟世長。從《大學》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目”看,欲要“治國”必先“齊家”。家庭、家教、家風,伴隨著我們民族幾千年的發展歷程,烙印在了我們每個人的基因中。回望歷史,我們有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的感人故事,也有諸葛亮誡子格言、顏氏家訓、朱子家訓等名篇佳作,既重言傳更重身教,成了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
《老一輩革命家和先進模范人物好家風故事集》選取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等34位老一輩革命家和馬永順、錢學森、張富清等25位先進模范人物的家風故事共計117篇。這本書于小事中見大道,于微言中寓大義。學完讓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家風是我們身體的居所和靈魂的歸宿,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好,社會風氣才會和諧美好,國家風貌才能昂揚向上。
一、家風是磨礪個人風骨的磨刀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人,不僅要崇德向善,還要堅守骨氣和氣節,要有點男子漢的“血性”。家庭是一個人“夢想啟航的地方”,家風影響著一個人的品質和行為。優良的家風,有助于我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描繪好出彩人生的底色。毛澤東曾經“得過三次大的處分,被開除過黨籍,撤掉過軍職”,但他沒有消沉放棄,而是堅持“人沒有壓力是不會進步的”,一次次把黨從危難關頭挽救了過來,最終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鄧小平歷經“三起三落”依舊初心不改,他把教育后代看作是履行社會責任,堅持“艱苦樸素、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擘畫了改革開放的藍圖,讓國家和人民富了起來。習仲勛始終教育子女為人要厚道,要公道正派、不攬功諉過,即使在“文化大革命”被扣上“反黨集團”的帽子,他也盡可能將“罪名”攬到自己身上,解脫別的同志。
這些老一輩革命家將自己的家風踐行在干革命、搞建設和做人的點點滴滴上,又言傳身教給了自己的子女們。他們的氣節和風骨更成為我們前進道路上的燈塔,指引我們面對困境不放棄、面對名利不動搖、面對責任不推諉,不斷練就干事創業的“硬核”力量和剛健風骨。
二、家風是引領社會風尚的風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毛澤東讓子女“補上勞動大學這一課”,告誡子女們學習和事業要向上看,但生活要向下看。周恩來教育晚輩們“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不能有絲毫的特殊”“三代褲”、“金銀飯”、國產表、舊衣服,成了他留給晚輩們最寶貴的財富。劉少奇親自給大女兒所在黨支部寫信,不同意其預備期滿轉正。朱德教育子女要功高不自居、位高不自私、德高不自顯。
…… 此處隱藏2002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