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通”而“不同” 各美其美 ——如何正確對待材料通稿》,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通”而“不同” 各美其美 ——如何正確對待材料通稿》。
作者:成文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從中央到地方,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成為熱潮。我從新華網“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欄中看到,中央宣講團先后在重慶高校、寧夏、湖北高校、山東、廣西、教育系統、湖南、上海高校等開展了宣講。非常難得的是,同樣是五中全會精神的宣講,每一篇新聞報道都有所不同,每一場宣講報告的角度、內容也有所不同。
眾所周知,中央全會精神的宣傳宣講是政治任務,不僅有嚴明的政治紀律、宣傳紀律,還有統一的宣傳口徑、宣講要求。在“嚴明”和“統一”的前提下,適應于對象化、分眾化的要求,使全會精神宣傳接地氣、有生氣、聚人氣,確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這與公文寫作“帶著鐐銬跳舞”的特點非常相似。我相信,全會精神的宣講一定有通稿。宣講團成員能夠在遵循通稿的基礎上認真備課,準備出“通”而“不同”的講稿,這值得點贊,也為我們寫材料的同志作出了示范。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準備材料通稿成了一種工作慣例,新聞報道有通稿,集中宣講有通稿,調研訪談也有通稿。對通稿,我們要辯證地看,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有利也有弊。通稿的好處,主要是通過統一事實、統一立場、統一說法,避免出現主體事實或宣傳口徑、宣傳導向上的偏差,同時也是主動服務的體現。通稿的弊端,一個在于養懶漢,至少有可能助長用戶的惰性、依賴性;一個在于呈現方式單一,缺乏特色和針對性,傳播力不強。如果通稿本身有局限、有缺陷甚至失真失實,就有可能會誤導用戶,導致以訛傳訛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因此,我們既不能簡單排斥通稿,又不能一味依賴通稿。對涉事主體(比如新聞發布方、宣講組織方、活動主辦方或事件關聯方等)提供的通稿,在經過必要的核驗、保持自身獨立判斷的基礎上,可以作為素材稿或參考資料使用;對權威機構提供的通稿,應當作為重要依據,但不應照搬照用,而要根據文稿用途,在保證應有內容不缺、重大問題口徑統一的基礎上,適應自身風格,考慮受眾特點和關注點,對具體內容進行選擇和提取,對表達方式進行必要的個性化、針對性改造,把“千篇一律”的通稿用“千姿百態”的形式呈現出來,用受眾聽得懂、愿意聽的“共同語言”表達出來。
前段時間,根據單位的統一安排,我到重慶、湖北兩個省市的4所重點高校開展了定向選調生招錄工作宣講。按照“依于通稿但不陷入通稿”的原則,我一路走一路對宣講稿進行加工和完善,到最后,宣講稿的框架和大小標題都與通稿不一樣了。這樣做,盡管給自己帶來了不少“麻煩”,但從宣講效果來說,肯定要比使用通稿好得多。
我對通稿所作的加工,主要有3個方面:
…… 此處隱藏6574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