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過了很多材料,但文章效果并不理想怎么辦?我來告訴你……》,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過了很多材料,但文章效果并不理想怎么辦?我來告訴你……》。
往往有這樣的情況:有的同志積累了大量的素材,但具體寫起來時,覺得件件材料都是寶貝,哪件也舍不得砍削,結果,文章的內容豐富了,但主題卻被淹沒了,令人讀后不知所云。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要從正確選材和精心剪裁兩方面下番工夫、摸索經驗。
所謂選材,就是從大量的素材中選取構成文章內容所需要的材料。如果把主題比作文章的靈魂,那么材料便是文章的血肉了。材料有事實類和理論類兩種。毛澤東在《愚公移山》中引用愚公移山的寓言,是事實材料;而在《為人民服務》中引用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則是理論材料。寫作之前收集素材時,應該是“韓信用兵——多多益善”;而寫作中選用材料時,則應該“挑肥揀瘦”。那么,選材時應掌握哪些原則和方法呢?
第一,要選用最能表現主題的材料。主題在文章中起著統帥作用,而最能表現主題的材料才是好材料。我們在選材時,首先要拿起“主題”這把“尺子”量一量,凡不符合“尺寸”的,再生動形象也一概不用。有的材料寫進這篇文章中不合適,而寫進另一篇文章卻又很好,道理很簡單——主題不同罷了。
第二,要選用典型的材料。所謂典型的材料,就是有一定的特色、能反映事物本質的材料。例如,魏巍在寫《誰是最可愛的人》時,從自己掌握的大量作戰故事中僅選用了“松鼓峰戰斗”這個既驚心動魄又淋漓盡致地表現志愿軍戰士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故事,收到了“以一當十”的效果。
第三,要選用真實的材料。材料的真實性,有兩種說法:如果是文學寫作,只要是生活中可能有的材料,都是真實的;如果是非文學寫作,那就要生活中實實在在有的才算是真實的,不能胡編亂造,也不能隨意改變。非文學寫作,材料的真實性決定著文章的生命。
第四,要選用新穎的材料。新穎的對立面是陳舊,選材就要搞點“喜新厭舊”。一篇文章老給讀者一些熟透了的材料,便會產生厭煩情緒;新穎的材料可以使人們讀后產生耳目一新之感。
第五,要根據不同的文體選材。寫記敘文,要多選事實材料,如人物、事件、情節、細節和景物等;寫議論文,則要多選用理論性材料。如果在記敘文中選用大量的理論材料,而在議論文中又選用大量的事實材料,那就往往會由量變引起質變,產生文體互變了。這種現象是寫作活動中應該預防的“常見病”。
…… 此處隱藏1478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