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黨課講稿:準確把握“學史增信”的內涵與要求》,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黨課講稿:準確把握“學史增信”的內涵與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這既是黨史學習教育的總體要求,也為我們開展學習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黨的每一段革命歷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材。學史增信,就是要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增強歷史自覺,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
學史增信,增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在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社會危機空前深重的背景下,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中國共產黨誕生了。馬克思主義是中國人民在黑暗中長期探索的歷史選擇。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陷入內憂外患的艱難處境,中國人民經歷了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難,救亡圖存成為時代主題,民族復興成為偉大夢想。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后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先后開展了一系列嘗試,包括以地主階級改良派為主的洋務運動、資產階級改良派為主的維新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主的辛亥革命,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辛亥革命之后,中國人苦苦尋找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君主立憲制、復辟帝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輪番登場,結果都行不通。
這都說明,中國必須產生新的主義和新的社會力量。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一批先進分子從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為了實現救亡圖存,當時在中國出現的思潮不下幾十種。在對各種主義主張進行反復比較之后,當時的先進分子們普遍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這些先進分子包括:新文化運動的精神領袖李大釗、陳獨秀,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青年知識分子,以董必武為代表的原同盟會會員等。對于為什么選擇馬克思主義,1920年,毛澤東在給好友蔡和森、蕭子升的信中提到:我看俄國式的革命,是無可如何的山窮水盡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個變計。
正是有了這樣的選擇,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勇擔民族復興歷史大任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革命的歷史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完成近代以來各種政治力量均不能完成的艱巨任務,就在于始終把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作為行動指南,并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在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我們黨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當前最重要的是,深入理解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提高全黨的思想理論水平。
學史增信,增強對中國共產黨的信賴
從1921年起,中國共產黨逐步從一個50多人組成的小黨發展成為擁有9600多萬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這一百年,是篳路藍縷的一百年,是鑄就豐功偉業的一百年。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同中央辦公廳各單位班子成員和干部職工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中指出,要加強黨史學習和教育,努力從黨走過的風云激蕩的歷史中、從黨開創和不斷推進的偉大事業中、從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長期實踐中,深化對黨的信賴,堅定對黨的領導的信念。
…… 此處隱藏2312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