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校長在全校教學工作大會上的講話》,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校長在全校教學工作大會上的講話》。
今天我們召開全校教學工作大會,同時對骨干教師優質課比賽和新教師說課比賽進行動員。這次賽事學校45歲以下的教師全部參加,我們的愿望是,不僅要比出水平,發現一些好課與好老師,更重要的是期望通過老師參賽和聽課評課,大家都來研究課堂,思考什么樣的課才是好課,從而進一步來改進我們的課堂。所以在比賽之前,我來做這個講座,談談我對好課的看法,探討我們到底希望建設怎樣的課堂。
一、低效的課堂有哪些問題?
低效的課堂的共性問題我概括為三個字:碎、舊、悶。
首先是碎:課堂內容碎片化。每節課要講的內容很多,一些老師能夠耐心地逐一講解,但不會去分類歸納,串聯總結,導致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缺少勾連;一些不會學習的學生面對眾多的知識不會尋找聯系,不能建立知識網絡,就像猴子進了包谷地,辛苦的掰了一個又一個,但不會用一個袋子裝起來,最后導致知識點散亂、繁雜,一來記不住,二來更難以理解和應用。相反,教學水平高的老師則會將幾十個知識點歸總成三四個類別,每個類別再用幾個關鍵詞語概括,最后再將關鍵詞串成一兩句順口溜,或者連線畫成一種結構。這樣散亂的知識在他的課堂里就有了聯絡和順序,眾多的知識變成了簡潔的幾句話,學生學習的效率將大大提高。
其次是舊:有些老師用的教案是舊的,PPT是早幾年的,一些資料和方法也是多年不變,但是現在用新教材了,教學要求變了,面對的班級與學生也變了,我們的教學如果不與時俱進,怎么能行呢?
第三是悶:老師一講到底,課堂沒有引起導致認知沖突的問題,也不給學生思考與提問的機會,也不讓學生進行一定的探究活動,學生只有枯坐在那里聽和寫,這樣的課堂必然沉悶,有些學生難免發呆甚至瞌睡。當然,還有的課堂知識堆砌,缺乏學習方法的提煉,或者紙上談兵,不聯系生活,不創設情境,課堂當然也會無趣而低效。我們每個人對照一下,看看我的課堂是否有上面這些現象?想一想,我要怎樣改進呢?
二、目前倡導的好課是什么樣子的?
目前各地學校倡導的好課是什么樣子的呢?雖然沒見到標準答案,但也聽到了很多的提法,比如高效課堂、思維課堂、趣味課堂、生命課堂、探究性課堂、三動課堂、融創課堂、三效課堂,等等。這些提法分別從不同側面揭示了好的課堂應有的內涵,比如好的課堂應該高效,應該有思維含量,應該有趣,應該關注學生生命成長,應該重視探究與知識建構,應該重視學科融合與方法創新。我把這些整合如下,覺得好的課堂應該有這些表現:
一是要有“三動”:身動、心動、神動。課堂上,不能只讓學生帶著耳朵來聽,還要努力讓他們說,讓他們寫,讓他們動手來做,就是要身動,要學做結合。同時,心要跟著老師來,思維隨著問題走,就是要學思結合,讓他們質疑、討論、心靈觸動,情感波動,思維涌動。
二是要有“三量”:信息量、思維量、訓練量。信息量一方面指內容要適量,好層次班級要加大容量;另一方面指提供的信息要有效,對學生來說這些信息是重要的,或是有趣的,成系統的,有規律的,而不是老舊的、重復的、雜亂的信息;老舊重復的知識給得再多,信息量也不夠;雜亂無章的信息如果不經整理,很多也會被當成無效信息過濾掉。思維量是指課堂一定要有一些引發思考的問題,而不是知識的堆砌。所以好的老師總會在課堂上設計一些引起學生思維沖突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未知欲。課堂上還要有一定的訓練量,要講練結合,學做結合,決不能老師一講到底。
…… 此處隱藏2338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