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鄉村善治要“架梁”“穩舵”》,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鄉村善治要“架梁”“穩舵”》。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收錄的21個專題、109篇文章,其中一篇題為《真抓實干做好新階段“三農”工作》的講話,令我印象深刻。脫貧攻堅時期,廣大黨員干部在戰場上扎根向下、脊背朝天,在知重負重中矢志前行,在苦干實干中鍛造過硬本領,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接續奮斗、毫無怨言。而今在推動全面脫貧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踐上,干部群眾緊密團結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讓“良法、良賢、良機”善治成為共同的精神坐標和不懈追求。
一、架牢“制治”之梁,讓“良法”善治有保障
鄉村作為第一陣地,鄉村振興進程實時反映著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的優劣。通過進一步完善干部包保責任制度、聯系群眾制度、黨員進社區進村組、基層自治等制度,規范完善村規民約,夯實以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的“四梁八柱”,發揮“良法善治、以制治人”轉化優勢。要在“黨建領航、制度保障”中推動產業發展、項目建設、信息整合,創新構建新平臺“筑巢”,能夠讓配套措施“引鳳”有崗位、有職責、有任務、有福利。要凸顯法治與德治“兩翼”作用,環繞致富鄉賢、技術骨干、返鄉人才主體成員構建“梯度”分布,因地制宜、傾斜資源,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讓其走進來、留下來、干起來,攜手書寫鄉村常治有效、善治長效新篇章。
二、把穩“知行”之舵,讓“良賢”善治有遵循
鄉村振興的核心在于人才振興。發揮鄉村善治主體優勢,就要以思想建設為主要抓手,筑牢干事創業堅強堡壘,努力形成“精氣神”豐盈、知識技能深厚、作風建設過硬的發展熱潮。一方面,要在以“知”引“治”上固根本聚合力,聚焦要素整合、模式構建共同發展,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勇于開拓創新思維“破題”,在善治上謀大局求大同,時刻保持思想上清醒、信念上堅定,常態推進、與時偕行。另一方面,要緊盯治理短板弱項,在艱難探索中把握“篤行”與“善治”的前進節奏,因時因勢調整戰略,在應變求變中堅持行動自覺、以行促治,在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中尋求“行治”的最大公約數。
三、拓寬“和合”之徑,讓“良機”善治有力量
《史記·循吏列傳》有云,“施教導民,上下和合。”鄉村善治走上“和合”之徑,在于與群眾、與制度、與環境、與技術能夠和睦同心、偕作偕行。要站穩農民主體立場,將黨的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善治優勢,助力激活鄉村振興新活力。要統籌兼顧做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物質富足與精神滿足的同發力、雙提升,抓好貧困地區“雙基”建設,帶動提升減貧能力和創造能力,逐步實現鄉村區域內、行業內、村組內共同富裕。同時要蓄力轉換“危”與“機”形勢、對接“供”與“需”斷點、提升“長”與“短”效能,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中合理分布點位、貫穿領域,打通資源與產業、要素與項目有機融合的“最后一公里”,讓“制、治、效、能”同頻共振、行穩致遠。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三良”合璧之道在全面小康路上鐫刻著深厚情感和卓越智慧,推動廣大干部群眾在綜合之治中充分發揮“良賢”的主觀能動和行動自覺,持續鞏固“架梁”“穩舵”“拓宇”,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愈發充實,讓鄉村走向善治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