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1225:2024年關于“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專題黨課講稿》,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1225:2024年關于“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專題黨課講稿》。
2023年關于“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專題黨課講稿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總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給人啟迪、給人力量。今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100周年;百年黨史,生動記錄了中國共產(chǎn)黨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光輝歷程,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思想資源、實踐智慧和精神力量。
是一塊英雄的土地,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紅色文化底蘊深厚,在中國共產(chǎn)黨波瀾壯闊的百年歷史中,譜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學好黨史,有助于我們以史為鏡、以史明志,汲取奮進新時代的精神力量,激發(fā)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的信心和動力,在新的歷史時期不斷開創(chuàng)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
一、黨史,是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是始終同人民在一起,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為人民謀幸福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把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使命扛在肩上。百年來,我們黨從最初的50多人發(fā)展壯大到擁有91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最大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在攻堅克難中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終堅守初心和使命,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從而贏得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堅定支持。黨史,也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和使命的歷史,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
在黨的創(chuàng)立和大革命時期,地區(qū)沒有建立地方黨組織,但以王盡美、丁君羊、宋壽田、尹景伊、安哲、鄭天九、陳雷(牟春霆)等為代表的在外地求學、工作的籍進步知識分子,已經(jīng)接受馬克思主義,投身革命洪流;并通過各種渠道與家鄉(xiāng)人民聯(lián)系,直接或間接地給人民以革命的影響,為中國共產(chǎn)黨在建立地方組織和領導土地革命奠定了基礎。1928年春,縣委成立;1928年10月,莒縣特別支部成立;1932年2月,省委將縣委升格為中心縣委;1932年10月,中心縣委領導了震驚全國的武裝暴動。暴動是這一時期省內規(guī)模最大的武裝暴動,它打擊了國民黨新軍閥的統(tǒng)治,震懾了的貪官污吏、土豪劣紳,播撒了革命的火種。
黨組織成立后,領導人民英勇斗爭打土豪、分田地;領導人民誓死抗敵開展艱苦卓絕的抗日斗爭,趕走日本侵略者;領導人民浴血奮戰(zhàn)推翻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解放,都是為了人民翻身解放,過上美好生活。共產(chǎn)黨員王玉璞,出身于莒縣前山頭淵村的一個家境殷實的工商業(yè)者家庭。全面抗日戰(zhàn)爭時期,王玉璞在家中建立八路軍秘密交通點,接待人員頻繁,從供應伙食、染制軍裝、提供武器到派游擊小組護送,錢不夠用時,他就變賣家產(chǎn)。1941年,時任縱隊第二旅第六團三營營長的王玉璞奉命南下皖南,支援被敵包圍的新四軍。途中休息時,戰(zhàn)士們發(fā)現(xiàn)王玉璞這位50多歲的“資本家”,啃干煎餅,喝地溝水,睡草窩,很受鼓舞。共產(chǎn)黨員劉克誠主動變賣家產(chǎn)支援部隊,自己卻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啃著谷糠渣子。劉克誠的母親見狀十分心疼,含著眼淚問他:“自打你鬧革命,這個家快要被你折騰光了,你怎么還吃、穿這么差呀。”劉克誠很內疚地對母親說:“等趕走了日本鬼子,我再回來拾掇咱家。”可見“舍小家、顧大家”這一信條已深深根植于王玉璞、劉克誠等許多普通共產(chǎn)黨員的心中,也正是有了他們的引領,民族抗日隊伍的大旗才能被高高擎起。
…… 此處隱藏6770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