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0321:廉潔黨課:永葆共產黨員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0321:廉潔黨課:永葆共產黨員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廉潔黨課:永葆共產黨員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按照計劃安排,今天我們組織廉潔教育,這節課之前,我考慮到底和大家學習交流什么話題,想來想去,從業務上講恐怕還是治標不治本,所以我想從黨員的意識,最本源的東西上入手,從廉政的內涵和歷史沿革、從黨史學習中看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準確把握永葆政治本色的基本要求三個方面,圍繞“永葆共產黨員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和大家做個交流。
一、廉的內涵和歷史沿革
“廉”,一個中國古代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概念,其本意為堂屋之側邊和物體露出的棱角,引申為人的品行端方不茍、方正剛直。在古代,“廉”代表著一種政治思想主張,是君子圣人的一種高尚品德,是為官者必須具備的行為品德。在《周禮》中,“廉”的含義為:“一二廉善(善于行事,能獲得眾多的好評),二曰廉能(能行政令,較好地貫徹各項法令),三曰廉敬(不懈于位,盡職盡責),四曰廉正(不傾斜,品行方正),五曰廉法(守法不失,執法不移),六曰廉辨(臨事是非分明,頭腦清醒)”。此“六廉”是中國古代對為官者“廉”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國最早的官吏考核標準。
“廉政”,既是政治管理學的概念,又是政治倫理學的范疇。廉政的主體既指政務工作者,也指政務工作部門,對前者是官品人品,對后者是黨風政風。用傳統的話說,廉政就是“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所謂正氣,是指忠于職守、堅持原則、秉公辦事、不徇私情;所謂清風,是指不貪財肥私,不貪贓枉法,不以權謀利,不占公家一分便宜。古代官服的肥袖可以載物,兩袖一抖,常常抖出贓銀賄財,而像于謙一樣的廉吏只能抖出“兩袖清風”。 用現在的話說,廉政就是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凈凈做事。
廉潔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在原始社會,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沒有什么腐敗可言,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私有制的出現,一些掌握了社會權力的人,運用手中的權力,違背大多數人的意愿為自己謀取私利。于是,廉潔就成了社會民眾對執政者的基本要求和熱切期盼,更是治國理政者必須面對的重大現實問題。孔子在《論語·子路》中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西漢著名思想家董仲舒認為:“至廉而威”,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也講:“禍莫慘于欲利”金代詩人元好問也發出了“能吏尋常見,公廉第一難”的感嘆。“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畏吾能而畏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這幾句明代官箴,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我國古代歷朝歷代的君主都高度重視吏治,也都制定了非常嚴厲的法律來懲治官吏的腐敗行為,也有無數清官流芳百世,但終因政治經濟制度的本質,官員腐敗乃至朝廷腐敗成為必然,法律也形同虛設,以致政權覆滅。一朝取代一朝,構成了中國古代漫長的歷史畫卷。
二、 從黨史學習中看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清正廉潔作表率”,不忘政治本色、傳承紅色基因。回望我們黨百年的奮斗歷程,從黨誕生之日起,清正廉潔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操守,就始終與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連接在一起,使我們黨在人民心中樹立起崇高形象,贏得人民的信賴、愛戴和擁護。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既是我們黨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制勝法寶,也是共產黨人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生動實踐中不能動搖的基本遵循。
…… 此處隱藏4329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