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人民銀行分行黨委委員關于新發展理念下金融支持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策略的思考與對策》,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人民銀行分行黨委委員關于新發展理念下金融支持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策略的思考與對策》。
進入新時代、立足新階段,全面準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市作為**地區最大的城市,正處于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關鍵階段,在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金融對經濟發展的“血液”功能定位更加重要。因此,只有高質量發展的金融才能高效推動經濟“雙循環”暢通運轉、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新發展格局下經濟金融形勢的新變化
(一)受新冠疫情嚴重沖擊影響,全球經濟、貿易和投資均遭遇重挫,全球經濟陷入了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加速重組,經濟封鎖政策造成跨國產業鏈傳導受阻,人力資本等要素流動不暢,部分制造業生產停擺。相反,數字經濟成為復蘇新動能,各國經濟數字化轉型步伐顯著加快。與此同時,以G7為主的發達經濟體與中國經濟增長出現分化,中國因疫情防控得力,成為率先復工復產并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反觀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經濟增速大幅下滑,經濟復蘇前景存在隱憂,而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處境更為艱難。因此,國內經濟增長方式向消費拉動轉變,對外貿易結構向擁有完整鏈條的產業傾斜,這為遼沈地區與全國經濟融合發展提供了新契機。
(二)“雙循環”是實現經濟充分均衡的有效對策,也是重塑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在國內大循環的主體地位下,一是要素循環效率將提速,土地、勞動力、資本等傳統要素的流通活力提高,農業與能源產業鏈補短板深入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和物流系統通過升級改造與要素流動要求相匹配。二是科技循環水平將提升,數字經濟賦能作用增強,工業互聯網業已成為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基石。三是消費循環潛能將激活,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需求側驅動技術密集型產業轉型升級,住房合理需求得到滿足后國內外商品、教育、醫療、旅游等領域消費購買量會擴大,將為民族品牌崛起提供機遇,高新技術產業推進創新升級將加快。
(三)基于新型城鎮化的區域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設,將為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培育新的增長極。新發展格局下以內向經濟支撐的地區在融入國內大循環時更具結構和時空優勢,傳統以內循環為主的地區和城市將迎來更多機遇。中心城市的綜合承載力在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鄉融合發展上具有內生動力,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仍有發力空間,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不僅帶來充沛的消費動能,而且配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不斷提升城鄉之間要素流動的效率,并且以中心城市為圓點的城市集群,充分集聚并有效配置區域資源,形成國內大循環拼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新發展格局下區域金融肩負的新任務
(一)供給側增量提質要求金融要有新擔當。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主題,即通過國民經濟生產和再生產流程,實現供求之間的動態均衡,而主要矛盾在供給側、突出重點在于結構性的判斷仍然符合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現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貫穿于現代化的經濟體系建設之中,建立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金融市場的初始融資是微觀主體萌發的第一滴雨露。工業尤其是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頂梁柱,是產業鏈、供應鏈的核心本體。以疫情前20**年為例,我國制造業勞動生產率僅為**的**.*%、**的**.*%以及**的**.*%。中國的供給鏈條連續且供給體系完備,但優勢門類以傳統產業為主,既無法滿足高質量發展需要,又容易被其他國家和地區替代。因此,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的根基,內涵上需要推動科研創新能力提升,實現產業基礎再造和現代化,并在受制于人的領域突破發展,加快對消費升級的響應效率;外延上要優化區域鏈條布局,發揮集群和規模化優勢,提高區域間產業融合度,并在優勢領域“走出去、贏回來”。
…… 此處隱藏4016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