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鄉鎮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交流材料》,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鄉鎮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交流材料》。
去年以來,我鎮積極創新、大膽實踐,著力打造“綜合性”“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服務新平臺,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主要做法是:
一、推動集成改革,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一是強化陣地建設。以“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為改革導向,規范推進“一站式”矛盾調解中心建設。按照“綜合受理—科學分流—實時轉辦—快速處理—結果反饋”的模式,設立綜合服務大廳、接訪室、調解室、心理咨詢室等職能科室,同時配齊辦公硬件,合理設置輪駐人員,提供集綜治、調解、信訪等工作為一體的“一站式”服務。
二是完善調解流程。充分發揮綜合效能作用,健全優化運行機制,努力推動社會矛盾聯調、治安問題聯防、社會管理聯抓、便民實事聯辦,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如群眾因耕種土地產生糾紛問題,工作人員會通過記錄相關訴求,劃定糾紛登記,轉交當地綜合執法辦、司法所、農業辦同管區進行聯合調處等一系列流程,確保當天化解矛盾糾紛,保障農業生產順利進行。
三是提升綜治水平。緊緊圍繞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積極推動實體中心和網絡體系同步建設,著力打造集墑情監測、防溺水監護、秸稈禁燒監控、治安防控等功能于一體的智慧綜治平臺,實現“一網融合、工作通辦”,提升基層治理信息化水平和工作實效。
二、突出黨建引領,完善基層治理體系
一是創新治理模式。以“過硬支部”打頭陣,通過強化基層黨支部戰斗力,構建起以黨的領導為核心,法治、德治、自治、共治“四治融合”,安全防控體系、矛盾化解體系、民生服務體系集成的“一核四治三體系”治理模式,實現“工作區塊化、包村常態化、溝通密切化”管理,有效破解鄉村治理難題。
二是塑造服務品牌。延伸黨組織服務民生觸角,以共同體為單位成立10支志愿調解服務隊,在各黨群服務中心設立“和為美”志愿調解工作室,構建“1+1+N”的志愿調解服務體系(即1名村干部、1名網格員和若干鄉賢志愿者),綜合應用法律、政策、行政等方式,采取教育、調解、疏導等方法,累計解決群眾訴求285條,辦理實事320余件,踐行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就地即化解”的新時代楓橋經驗。
三是凝聚多元力量。深化黨員街長包片服務、民情收集辦理機制,全鎮495名無職黨員主動認領責任區,按照就近便捷、功能統一的原則,常態化開展治安巡防、矛盾糾紛排查、特殊人群防控等服務,讓“黨建治理”釋放巨大能量,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實行一網統管,優化基層治理結構
一是織密調解網格。按照“串點連線、整體成片”的原則,探索建立黨建網格,以99個行政村為基礎單元,做到邊界清晰、不留空檔,實現黨建網與綜治維穩網的橫向整合,推動實行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連接起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
二是健全調解隊伍。配齊配強207名專職網格員,按照社會治安、公共服務、應急處置等類別,精準排查關鍵點位,梳理匯總、分析研判,切實做到矛盾糾紛在網格中化解,治安防控在網格中加強,安全隱患在網格中排查,法治宣傳在網格中深化。
三是強化業務培訓。完善網格員培訓和獎懲制度,組織全鎮網格員開展業務培訓9次,圍繞社情民意收集、政策法規宣講、矛盾糾紛調解處理、治安隱患排查等各項工作,進一步明確網格員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及考核辦法,增強業務素質,提高網格化服務管理效能,夯實社會和諧穩定基礎。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