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慮生驕逸之端,必踐危亡之地》,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慮生驕逸之端,必踐危亡之地》。
【例文】“慮生驕逸之端,必踐危亡之地?!?span lang="EN-US">1949年3月,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以深邃的歷史眼光提出了勝利以后怎么辦的問題,鄭重地告誡全黨:“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span>(人民論壇《用初心固筑“三不”堤壩》)
【典故】出自唐代吳兢《貞觀政要》卷一君道第一,太宗曰:“玄齡昔從我定天下,備嘗艱苦,出萬死而遇一生,所以見草創之難也。魏征與我安天下,慮生驕逸之端,必踐危亡之地,所以見守成之難也。今草創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者,當思與公等慎之?!?span lang="EN-US">
【釋義】意思是,魏征輔助我安定天下,擔心出現驕奢淫逸的苗頭,而陷入危亡的泥坑,所以知道守業的艱難。
【賞析】“奢靡之始,危亡之漸”。翻開中國的歷史長卷,歷代王朝衰亡,無一不與執政主體的階級局限以及貪污腐敗有關。其中最重要的是執政者不能始終如一地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秦以“驕”亡,隋以“奢”敗,漢以“儉”興,唐以“勤”強,無不驗證了“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名言,揭示了“滋生驕逸之端,必踐危亡之地”的至理。歷史昭示后人,教訓啟迪來者??箲饎倮跋?,毛澤東在回答黃炎培如何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率時說:“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并提醒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歷史經驗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一個國家、一個政黨,越是走向興盛之時,越需強化憂患意識,越需弘揚艱苦奮斗精神,唯有如此,才能不斷開創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用法】主要適用于黨校開班講話、黨風廉政講話,側重強調憂患意識,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深刻認識成功來之不易,始終牢記“兩個務必”,走好新的趕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