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新教師培訓總結座談會上的講話》,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新教師培訓總結座談會上的講話》。
在總結之前,先和大家談四點感受。一是感謝。感謝17位老師的精心準備,感謝兩位特邀嘉賓的點評,感謝教師發展中心的全體同事。二是感動。感動于各位在發言中表現出來的對教育、對石室、對學生的愛,這是為師之本。三是感慨。江山代有才人出,石室的未來,教育的未來,都在各位的身上。四是感恩。能與優秀的、年輕的你們同行,對我來說是一種幸運。
結合大家今天的分享,我想就新教師的成長,談幾點建議,與大家共勉。
一、做一個有心的成長者
我們在談“成長”,那么如何成長?如何快速成長?如何有效成長?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成長之道?結合大家的分享,談四點感悟。
1、資料的搜集
這一點,在我認識的老師中,做得最好的是李鎮西老師。李老師的《愛心與教育》十年磨一劍,他現在都保存著學生的原始資料,他的著作就源自他精心收藏和保存了多年的資料。你們的教育生涯才剛剛開始,而且現在的資料保存非常容易。希望大家做一個資料的搜集者,把過程中的很多東西保存下來。也許你現在意識不到它的重要性,但是,經年之后,你會發現,它就是你的財富,情感的財富和事業的財富。所以,一定要做好資料的搜集。現在很多老師都遺憾手上沒有資料了,我希望你們從一開始就不要有這種遺憾。
2、自我的反思
剛才幾位老師在分享中都有自我的反思,比如毛玉晴、童凱、范誠杰老師等,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反思,你所有的失敗和教訓都不會成為下一次成功的墊腳石。只有通過反思,你才會知道它錯在哪里,下一次如何避免。所以,一定要堅持做自我的反思。我們做行政工作也是一樣的,每一次活動結束,我們立刻就要進行反思,哪些做得不夠好,下次怎么彌補,怎么優化。
3、成果的固化
今天的座談會,我們要求每位老師都做課件,每位老師都要交發言稿。為什么?就是讓大家有成果固化意識。我們知道,口頭表達很隨意,當你把口頭表達變成書面表達時,你會覺得很難。當你把書面發言稿變成一篇很規范、有質量的文章時,更難。因為,寫作本身就是一種更高級的思維活動,它要求你更嚴謹、更深刻。以后每次的交流發言,希望大家都把它變成文字,變成文章。
4、大膽地實踐
教師的成長,就是在實踐中不斷地調整,不斷地反思,不斷地優化。所以,有了好的想法一定要大膽地去做,不管你的師父有沒有做過,不管我們學校有沒有做過。只有做了你才知道對不對,你才知道行不行,你才知道好不好。不要隔岸觀火,不要臨淵羨魚,一定要做,大膽地做。失敗了沒關系,重來就行。年輕是你們最大的資本,所以,不要畏手畏腳,不要瞻前顧后,大膽去做。
二、做一個智慧的專業者
關于智慧,一個是教學的智慧,一個是育人的智慧。我曾經分享過一句話:最優秀的老師,是在“育分”的過程中不難達到“育人”的目的,也就是實現育分和育人的雙重收獲。僅有育人,過不了分數關;僅有育分,過不了人生關。所以,做教師,既要有學科教學的智慧,還要有育人的智慧。
關于專業,一個是學科的專業,一個是教育的專業。作為語文教師,你僅有語文學科的專業是不夠的,你還得有教育學、心理學、大腦科學等很多方面的專業。二者合起來,我希望大家是用智慧的方式去追求專業的高度。有一句話叫“雖工亦匠”,我不希望大家成為一個教書匠,希望你們成為一個教育家。教育家和教書匠的區別是什么?教育家是有專業智慧的,而教書匠更多是經驗的積累。
1、以科學為依據
你們現在是職初教師,前輩的經驗、導師的經驗、你曾經當學生的經驗,它可以有效,但不會長期有效。經驗也是一把雙刃劍。昨天的經驗不一定適合今天的學生,張三的經驗不一定適合李四。所以,在職初階段可以憑經驗來教學和育人,但要真正走向專業化,你必須要有科學的理論知識來作支撐。今天葉仕凡老師的分享,在這方面體現得非常好,非常專業。
…… 此處隱藏1716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