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經驗材料:某公安分局積極打造社區警務品牌》,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經驗材料:某公安分局積極打造社區警務品牌》。
近年來,**分局把實施社區警務戰略作為強力推進“三基”工程建設的切入點,充分借鑒旅游業“五星級”管理中“硬件要強、軟件要精、品牌要響”的工作理念,以服務到位、群眾滿意、平安和諧為目標,科學規劃,有效運作,積極打造具有海島特色的社區警務品牌。
一、做強硬件,全面開展社區警務分級制建設。該局從社區警務分級制建設入手,對警務室的等級設置、外觀標識、工作制度、工作臺帳等作出明確規定。目前,全局已建成*個一級警務室、*個二級警務室和*個三級警務室,所有警務室均有獨立或相對獨立的辦公用房及設施。一是建設城市標準的社區警務室。按照“統一外觀標識、統一辦公格局,統一民警公示牌”的標準,建成*個城市社區警務室,每個社區配備一名民警,重點、復雜警務區實現一區二警。在社區警務運作上,實行“1+2+4+X”模式,即每個城市社區有1名民警、2名暫口協管員、4名社區保安隊員,并由社區共建單位出資成立治安防范協會分會,社區民警依托治安防范分會,帶領專職和輔助治安力量開展社區警務工作。二是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村警務室。以城鄉一體化新型 農村建設為契機,每個新建 農村社區建一個面積不小于20平方米的獨立警務室。選派綜合素質好的社區民警進駐 農村警務室,真正把 農村警務室建成功能完善、服務到位、百姓身邊的派出所。三是建設與**工業發展相適應的重點警務室。在開發建設的重點區域建立警務室,為建設項目提供“零距離”的治安服務。其中**警務室共配有*名民警、*名保安隊員;**警務室共配有*名民警、*名保安隊員。
二、做精軟件,全面實施勤務制度改革。該局全面實施社區勤務制度改革,規定社區民警周一至周五為全日制,周六周日值班時下社區開展群眾走訪、人口管理、糾紛調解、消防檢查、社區先期出警等工作。同時,制訂出臺《社區民警等級評定辦法》,通過對社區民警實行等級評定,著力在提高社區民警的四個能力上下功夫。一是提高群眾工作能力。針對部分社區民警怕做群眾工作、群眾工作水平不高的現狀,相繼組織開展“做群眾工作能力競賽”、“千警訪百家”、“群眾進警營”、“主題式警民懇談會”、“警民相約警務室”等活動,并邀請優秀社區民警授課,大大提高了社區民警的群眾工作能力。二是提高情報信息收集能力。以信息員網格化管理和按籍物建為原則,以“以獎代補”為手段,在廣大治保干部、治安積極分子、外來人口、出租車駕駛員、送牛奶送報紙人員等群體中廣泛物建信息員,廣辟信息渠道。同時,建立信息采集工作責任制,把信息采集任務分解落實到每一個社區民警、社區暫口輔警隊員和各類社區群防群治隊伍,并納入工作績效考核,兌現相應獎懲,有效解決了以往情報質量不高、信息滯后的難題。三是提高信息應用能力。有針對性地開展“短平快、菜單式”崗位培訓,要求社區民警將采集到的各類基礎信息資料分門別類地錄入打防控信息主干應用系統、派出所信息平臺、暫住人口信息系統、旅館業信息系統等平臺,并建立信息采集、錄入、應用責任制,確保基礎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和實用性。同時,認真落實暫住人口“五查一聯系”、“基礎信息實戰研判應用管理辦法”等制度,使信息查詢、比對、應用真正成為社區民警每天必做的“功課”。四是提高治安防范能力。深入社區、單位及百姓家庭宣傳法律法規和安全防范知識,與群眾進行面對面溝通,動員群眾積極參與社會治安工作。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網絡、手機短信等形式發布治安預警信息,有效地防止了同類案件的持續多發。同時,多方募集治安防范資金,動員社區共建單位參與“平安社區”建設,初步實現了社區防控的社會化。目前,全區共建有專業治安巡控隊伍49支350余人,群防群治隊伍679支5590余人,點面結合的社區防控新模式基本形成。
三、打響品牌,積極探索海島特色警務運行模式。該局積極創新工作機制,積極探索實踐具有地域特色、海島特色的社區警務運作模式,著力培育和打造社區警務品牌。一是探索“警務室、和諧促進工作室”兩位一體工作模式,打響“社區和諧牌”。**年初,全區全面推廣建立和諧促進工作室,辦公地點設在社區,工作人員由*名社區干部、*名以上社區退休干部、老黨員等群眾中威望較高的人員組成,主要承擔綜治調解、治安防范、法治宣傳、民情收集、幫撫救助、文明創建等六大職責。為最大限度地整合和諧促進工作室和社區警務室資源優勢,該局爭取區委、區政府支持,探索實踐“警務室、和諧促進工作室”兩位一體運作模式,有效促進了和諧促進工作室與社區警務室的優勢互補。二是形成“警校共建、企地共建、社區共防”的防控模式,打響“社區防控牌”。該局始終堅持“積小安為大安,匯集小區域的穩定來鞏固和發展全區穩定”的理念,大力實施社區民警“進學校,促法制學校建設;進企業,促平安企業建設;進社區,促和諧社區建設”的“三進三促”工程。在學校,選派優秀社區民警到全區*所學校擔任法制副校長或法制輔導員,通過實施在每個學校設置一塊法制副校長或輔導員公示牌、一塊法制宣傳欄和一只聯系箱的“三個一”工程,深入推進法制學校建設。在企業,依托“綜治進民企”和“法人創安”兩個活動載體,由社區民警指導督促企事業單位做好內部物防、技防工作。在社區,依托社區共建單位籌措治安防范基金,由社區聘請專職巡邏隊伍,社區民警具體負責指導,積極創建社區防控長效模式。三是以主題教育活動為載體,打響“矛盾化解牌”。積極參加全區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專門抽調*名機關民警加入政府團隊,分赴各鄉鎮、社區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對排查發現的矛盾糾紛,以社區警務室為平臺,集中力量進行化解,改變以往公安機關一家包攬的局面,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四是發揮社區警務室平臺功能,打響“服務群眾牌”。在社區組織開展“心聯心”工程,主要內容包括在社區設立便民服務站,代為群眾辦理戶口補登、遷移、項目更正等事項;為企業外來務工人員實行辦理暫住證全程服務,集中辦理暫住證;摸清孤寡老人、生活困難家庭和其他失管、失學、失業、失足對象底數,確定重點,由民警牽頭,實行一對一幫扶救助;針對農村群眾辦事辦證不方便的實際,把派出所的戶口和暫住證辦理、消防咨詢等功能下放給農村警務室,真正把農村警務室打造成群眾家門口的小派出所。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