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0401:2024寫材料用典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0401:2024寫材料用典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例文】“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近喻遠也。”從細微之處預判深遠的東西,通過個別窺知全體、透過表象探究本質,這是一種能力。古代的明者作出了示范,今人當學之鑒之,對苗頭性問題,察之于未萌,防患于未然;對事物變化發展的大趨勢、大方向,作出科學預見,提前布局、順應潮流。(中國紀檢監察報《明者遠見于未萌》)
【典故】出自漢代劉安,故使之見者,乃不見者也;使鼓鳴者,乃不鳴者也。嘗一臠肉,知一鐫之味;懸羽與炭,而知燥濕之氣;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近論遠。
【釋義】看見一片葉子凋落,就可知道一年快到冬天了;看見瓶中的水結冰,就可知道天氣已很冷了。這是以近來推知遠的事例。
【賞析】窺一斑而知全豹,處一隅而觀全局。《漢書·丙吉傳》中講到一個故事。宰相丙吉出門遇到行人斗毆,卻不聞不問,驅車而過,當有個農民趕的牛步履蹣跚、氣喘吁吁走過時,卻馬上停車詢問緣由。下屬不解,問丙吉何以如此重畜輕人。丙吉回答說:“民斗相殺傷,長安令、京兆尹職所當禁備逐捕,歲竟奏行賞罰而已。宰相不親小事,非所當于道路問也。方春未可大熱,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時氣失節,恐有所傷害也。是以問之。”由“牛喘”而觀“氣節”之變,正是落葉知秋、見微知著看全局。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沒有全局在胸,是不會真的投下一著好棋子的。”井岡山時期,有一次他站在黃洋界上問戰士,從這里你能看多遠,戰士們你一言我一語說能看到江西,還可以看到湖南,毛澤東接著大家的話說:“不僅要看到江西和湖南,還要看到全中國、全世界。”新時代黨員干部,要始終胸懷全局,善于知勢識勢,使各項工作更好適就時代發展。
【用法】主要適用于領導干部講黨課,側重強調全局觀念、大局意識,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要胸懷“兩個大局”、心系“國之大者”,不斷提高政治站位,提高領導決策能力和水平。
范文(www.x1762.cn)收集整理,每天更新海量優質范文,讓寫材料變得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