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11105:寫材料用典: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11105:寫材料用典: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例文】國家如此,個人亦然。作家路遙在《平凡的世界》里寫道:“不論什么人,最終還是要崇尚那些能用雙手創造生活的勞動者。”生活中,一些人埋頭苦干,最終收獲了實至名歸的成功;一些人左顧右盼,到頭來兩手空空。“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每個人都要迎著晨光實干,不因過去的成績沾沾自喜,不因面臨的困境垂頭喪氣,在揮灑汗水中走好每一步,腳踏實地做好每件事。(中國紀檢監察報《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典故】出自戰國荀子《荀子·儒效》,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釋義】意思是,沒有聽到的不如聽到的,聽到的不如見到的,見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實行,學問到了實行就達到了極點。
【賞析】實踐的觀點,經過中國古代先賢不斷總結提煉,留下了諸多深刻思考。《晏子春秋·內篇雜下》中寫道“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意思是,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達到目的。不管治國理政還是興家立業,歷來都需要實干真干。明朝呂坤在《呻吟語》中講:“實言實行實心,無不孚人之理”,說實話、干實事、實心實意,就沒有不被人信服的道理。清朝思想家顧炎武在《日知錄》中告誡后人:“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革命先驅李大釗曾感慨:“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做,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做踏實的工夫。成功緣于實干,禍患始于空談。實干是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進入新時代,每名黨員干部都要發揚優良傳統和作風,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在真抓實干中找準出路,在真抓實干中解決問題,在真抓實干中創新經驗,在真抓實干中求得實效。
…… 此處隱藏208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