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市工商聯副主席在全市生態紅線和土地開發研討會交流發言》,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市工商聯副主席在全市生態紅線和土地開發研討會交流發言》。
土地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生態土地開發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處于基礎和先導地位。這些年來,我市在生態國土建設中取得顯著成效,但也在某些領域面臨嚴峻挑戰。黨的十九大報告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更高要求,強調“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同時確保“故土難移”的本土企業,安心深耕發展,不突破生態紅線和土地開發強度限制,提出自己的觀察思考和意見建議。
一、要客觀、辯證審視“低效項目”
(一)研判“低效項目”的現實性。我市存量工業用地的低效利用問題較為突出。根據近年統計,近69%工業用地的畝均稅收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7%工業用地的畝均稅收低于5萬元,21%工業用地的畝均稅收低于1萬元。這些數字充分表明未來全市低效用地挖潛空間巨大。
(二)正視“低效項目”的相對性。大量“低效項目”并不低效,他們或為在細分領域深耕多年、市場渠道穩定、員工就近消化就業的本土企業,或為**良好的發展環境所吸引的外來意向性投資企業,甚至還有本土上市公司的募投項目。
(三)理解“低效項目”的轉換性。一些“低效項目”只是階段性的評價意見,往往更具韌性,不能按流行、時尚的眼光進行看待。本土的“低效項目”還意味著轉型升級的基礎依托和預留空間,如果創造“經濟+科技”對接機會,幫助本土創客主體特別是“創二代”,有效對接和承接大院大所創新資源外溢和科技成果轉移,所興辦的科技型企業都是**下一步經濟發展的可靠引擎和有效動力。
(四)權衡“低效項目”的成長性。本土項目如果跟進“產業數字化”,積極轉型升級,完全可以進化增效,從今天的“草根”成長為明天的“參天大樹”。
二、要在再創第二個“萬億”GDP大視野下謀劃對策思路
再創第二個“萬億”GDP,離不開三個關鍵:一是政府主導;二是載體保障,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是根本路徑,如果現有廠房的容積率提高一倍,現有工業產值翻了一番,等于說實現了第二個“萬億”;三是市場主體,即既要有“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全民創業主體,又要有突出抓手和重點支撐,比如參考國家鼓勵發展的專精特新企業、**主推的小微企業園、**主抓的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南京力抓的規上工業企業等做法,依據**的實際,重點引育、培植能夠“牽頭抓總”的增長動力源。
三、至于實踐操作層面,應在三個方面務實、穩妥地加強推進
(一)載體面積只增不減。參照**、**加強“工業區塊線”、“工業保護線”管理的做法,強化落實3“60”產業用地減量增效戰略方案,即到2035年保障全市產業用地不少于60萬畝,到2025年更新產業用地60平方公里、推出產業新空間60平方公里,確保工業實際用地只增不減。
(二)工作步驟循序漸進。細化到每個存量地塊都能建檔設卡,為自規、工信、商務等部門協同推進低效用地的升級改造提供詳實數據支撐,并為招商部門提供存量資源底圖,還要方便相關市場主體查詢;探索實施政府收儲、市場轉讓、增容技改、歸并改造、成片開發、綜合整治等多種改造模式,著力提高工業廠房容積率,實現高強度開發;總結推廣聯東U谷·江溪智造科技園、坤鼎**未來智造園、**平謙國際產業園等樣本經驗,從政府層面與市場化專業運營機構層面融合優勢、協同發力,通過“賽馬”式招商選資、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暢通退出機制等做法,推進園區數字化治理、賦能化服務、市場化運營、供應鏈協同。
…… 此處隱藏161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