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0805:寫材料用典:泰山之高,背而弗見;秋毫之末,視之可察》,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0805:寫材料用典:泰山之高,背而弗見;秋毫之末,視之可察》。
寫材料用典:泰山之高,背而弗見;秋毫之末,視之可察
【例文】“泰山之高,背而弗見;秋毫之末,視之可察”。宣傳思想工作者應練就“眼力”基本功,淬煉去偽存真、去蕪存菁的“火眼金睛”,面對紛繁復雜的情況時,善于發現問題、明辨是非、抓住根本,洞察問題的本質,巧于抓住工作的“牛鼻子”。(甘肅日報《增強“四力”擔使命》)
【典故】出自漢代劉安《淮南子·說林訓》,太山之高,背而弗見;秋豪之末,視之可察。山生金,反自刻;木生蠹,反自食;人生事,反自賊。
【釋義】太山,即泰山。意思是,雄偉高聳如泰山,若是背對著必然也看不見它;渺小細微如秋毫之末,只要仔細觀察,也能看得清楚。山出產金礦,也因為出產金礦,這山也就因此被不斷挖掘,所以說山是自招挖掘;木頭生出蛀蟲,這木頭反而被蛀蟲蛀空。人愛沒事找事,就會自己禍害自己。提示人們要善于發現、善于觀察,積極行動。
【賞析】人的心志專一與否決定了其對外界事物的感知,做到專一,才不會產生察“秋毫之末”而不見“太山之高”的反常現象,因此要多觀察多發現。人們常常講“智慧眼”,意思是看問題有眼力,需要淬煉觀察力、發現力、判斷力、辨別力、預見力,既見人之所見,亦見人之所未見。有了這般“眼力勁兒”,才能觀大勢、謀大事,在激蕩紛紜中冷靜觀察、沉著應對;才能辨是非、分真假,透過紛繁復雜的現象把握本質和規律。新聞工作者是時代的觀察者,是人民群眾了解世界的“眼睛”,善于發現真實和生動;文藝工作者是時代的書寫者,是人民群眾精神養分的提供者,善于發現真善美;輿情工作者是輿情動向與態勢的應對者,善于發現網上網下變數;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者是樹立文明新風的好幫手,善于發現先進典型。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年輕干部只有練就一雙“智慧眼”,才能觀大勢、謀大事,才能察百態、斷美丑,發人民之心聲,傳播好黨的主張。
…… 此處隱藏270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