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在科技城調研座談會上的講話提綱》,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在科技城調研座談會上的講話提綱》。
上個月區黨代會勝利閉幕,今天利用半天時間來科技城,主要是和大家見個面,聽聽情況,共同研究如何深入貫徹落實黨代會精神。剛才,XX常委作了非常詳細的匯報,可以看出各方面工作都很不錯,大家精神狀態也非常好。經濟質效有新提升,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兩位數增長,工業投資總量(11.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速(42.5%)全區第一,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90.4%、全區第三,引進內資企業注冊資金367.9億元、增長511.6%,總量全區第一、增速第三。科技創新有新成效,姑蘇領軍人才、創新創業大賽舉辦數量均位居全區第一,各級各類領軍人才數量突破800人次,獲評江蘇省科技創新發展先進單位。產業發展有新突破,醫療器械、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制造三大產業集聚效應不斷增強,招商引才力度廣度持續提升,美的、翼鷗等市重點項目加快推進。中建國際、中鐵、西南院。社會事業有新進展,星悅里、龍之夢大酒店等商業綜合體項目加快建設,教育衛生水平不斷提升,老年大學獲評全國“敬老文明號”。
科技城02年開始發展,兩任主要領導帶領大家,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我在相城工作過,前些年相城基礎非常薄弱,近幾年加大了招商力度,北京來的、外地來的都說這里好。大家要有信心。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與其他先進地區相比,科技城還有一些不足和短板。比如,創新的主體地位還沒有充分發揮,大院大所的龍頭帶動作用還不明顯,科技成果的轉化率不高,個別院所有人才和項目外流現象。經濟發展貢獻度偏小,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倒數第三)、增速(倒數第二)全區靠后;規上工業總產值雖然增速較快,但總量依然不大,僅高于通安鎮。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健康產業去年營收規模僅68億元、48億元,產業集群的數量和規模還不大。功能配套還不夠完善,科技城(東渚街道)面積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10萬,戶籍人口約5萬,相比獅山、楓橋等地,人氣不足,商業不旺,創新、產業、城市形態等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上個月底,我們召開了區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了“123456”總體思路,明確了建設蘇州市產業科創中心總定位,提出全力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奮力走在全國創新型科技園區前列,走在蘇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前列“兩區兩前列”目標。科技城作為全區科技創新主戰場,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有了堅實基礎,在下一個五年的新征程中,應該實現全面的大突破,無論是科技創新,還是產業發展、經濟總量、社會事業等,都要在全區各板塊中爭一流、創一流,成為高新區“第一板塊”,在“兩區兩前列”建設中發揮最強主力軍作用。
一要打造科技創新主陣地。科技城有這么多資源、“金礦”,要把它的效應發揮到極致。要完善大院大所運行機制,加大對院所平臺分類管理、績效評估、扶持激勵,體現“獎優罰劣”的導向。要量化細化發展目標,每年哪些院所、項目、企業能實現產業化,能評上高企,能實現上市,都要逐個梳理出來,有針對性地跟蹤輔導推進。三大寶(中移動云能力、知識產權江蘇分中心、醫工所)要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圍繞企業成長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完善人才系列配套政策,促進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發展,充分激發企業創新主體活力,在全區乃至全市范圍內將科技城率先打造成“創業者樂園、創新者天堂”。集聚高科技中介服務,完善高科技企業培訓體系,加強全鏈條全生命周期服務。科創局、企業服務中心、科技城要分析。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當前,我們面臨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市委市政府對南大蘇州校區、太湖科學城和中科院醫工所高度重視,要深挖南大創新和產業資源,用好南大特色學科、校友會等資源作用,打造一流產業。要把環南大科創圈和醫工所升級發展作為太湖科學城建設的重要任務,籌建太湖健康工程研究院,爭取先導專項、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建設創業園四期項目,著力打造具有國內、國際影響力的一流科學城。
…… 此處隱藏1606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