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0720:寫材料用典:知其事而不度其時則敗》,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0720:寫材料用典:知其事而不度其時則敗》。
寫材料用典:知其事而不度其時則敗
【例文】“知其事而不度其時則敗。”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是新一輪大干快上,不能靠粗放型發展方式、靠強力刺激抬高速度實現“兩個翻番”,而需要考慮更長遠時期的發展要求,推動高質量發展。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審時度勢,為全面建成高質量的小康社會找到了“金鑰匙”。(南方日報《風卷紅旗過大關》)
【典故】出自唐代陸贄《論緣邊守備事宜狀》,知其事而不度其時則敗,附其時而不失其稱則成。形變不同,胡可專一。
【釋義】意思是,僅僅知道事情本身卻不懂得審時度勢就會失敗,順應時勢并采取與之相應的行動才能取得成功。形勢千變萬化,對策也就不可能一成不變。
【賞析】陸贄是唐德宗時期的宰相,他秉性貞剛,嚴于律己,自許“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大文豪蘇東坡評價陸贄,說他“才本王佐,學為帝師。論深切于事情,言不離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則過,辯如賈誼而術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朱熹評價他說“極會議論,事理委曲說盡,更無滲漏。雖至小底事,被他處置得亦無不盡”。站在今天的視角,陸贄此文所倡導的,就是審時度勢、實事求是的處事態度,蘊含著從中華文化的源頭流淌而來的傳統智慧。現實生活中,我們知道了是什么樣的事情,還要把事情放到當時的形勢和環境中去考量,否則做事只會失敗。“橘生南國為橘,生北國則為枳。”相同的物種,在南北不同的氣候和水土環境情況下,會生長出截然不同的結果。所以說,同一件事情,在不同時代,不同條件下,處理的途徑和結果大相徑庭。
…… 此處隱藏249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