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黨課講稿:永葆斗爭精神 奮力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黨課講稿:永葆斗爭精神 奮力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同志們: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上強調:“全黨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堅定斗爭意志,增強斗爭本領,以正確的戰略策略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最根本的是要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敢于斗爭是我們黨的鮮明品格。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遭遇的風險挑戰風高浪急,有時甚至是驚濤駭浪,各種風險挑戰接踵而至,其復雜性嚴峻性前所未有。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發揚斗爭精神,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們黨依靠斗爭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爭贏得未來。今天,我以“永葆斗爭精神 奮力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為題,從以下幾個方面與大家共同學習交流。
第一,為什么要發揚斗爭精神?
(一)敢于斗爭是馬克思主義者的精神底色。馬克思一生都在為解放全人類、追求真理、推翻充滿剝削壓迫的舊世界,建立沒有剝削壓迫的新世界而戰斗不息,斗爭是他的生命要素。馬克思徹底超越了傳統思辨哲學,深刻揭示了辯證法批判的和革命的本質。按照唯物辯證法關于對立統一規律的核心觀點,矛盾的相對同一性與絕對斗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二版跋中對唯物辯證法的精神實質加以闡釋:“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正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改變世界”和“改變自身”的斗爭實踐,彰顯了斗爭的歷史必然性及革命性本質。
(二) 敢于斗爭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時代闡釋。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時也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2020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強調:“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中國共產黨斗爭思維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斗爭智慧”的傳承與創新,體現“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通變”原則。“通變”的哲學原則不僅包含著事物的自我變革,不斷進行自我改造實現進步,還蘊含著在自我改造中不斷實現自我超越的精神。萬事萬物是斗爭的結果,是差異的、矛盾的事物之間的有序共生,是動態平衡。
(三)敢于斗爭是贏得百年變局的決勝利器。百年變局之下,世界大變局加速深刻演變,國際形勢波詭云譎,周邊環境復雜敏感,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危機挑戰,當逃兵、不敢斗爭肯定不行,逞強好勝、爭勇斗狠、毫無章法同樣不行。這就要求共產黨人必須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有刀刃向內的斗爭勇氣,壯士斷腕的斗爭決心,真刀實槍的斗爭交鋒,高超嫻熟的斗爭藝術,能夠順勢而為,謀勢而動。黨的百年斗爭歷史表明,風險挑戰不可怕,只要我們具有敢于斗爭、敢于勝利這一強大精神力量,什么風險都可化解,什么挑戰都能戰勝。
第二,當前亟需與誰作斗爭?
…… 此處隱藏1992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