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致戰斗在疫情防控一線全體志愿者們的慰問信》,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致戰斗在疫情防控一線全體志愿者們的慰問信》。
志愿者朋友們:
經過連日來的奮戰,你們帶著疲憊的神色,仍在抗擊疫情的前線奔走,辛苦了。
抗擊疫情,人們看到穿防護服的工作者,就知道是醫護人員;看到穿“紅馬甲”或帶紅袖標的人員,一定會想到志愿者。這樣的標識就是可貴的信任。
當然,也不盡是如此。有的地方,志愿者穿上了“黃馬甲”;有的地方,街頭巷尾興起了“志愿紅”;有的地方,一位老人披上一件軍大衣,就來到居委會的防疫卡點上出力。雖然衣服的顏色不一樣,但大家心意一致、目的相同,無論是紅色、黃色還是橙色,都是暖色系、正能量,猶如一個個“彩虹的身姿”,向無數人伸來援手。
志愿志愿,發乎自愿。疫情發生后,很多本可以居家靜宅的人,選擇了“走出去”。這不是因為一時的沖動,而是遵從內心的選擇。**人孫**開著自己的小汽車趕到**,為醫療隊運送物資;讓丈夫和兒子回**老家,**歲的何**留在**跑車,接送醫務人員上下班;**醫院招聘理發師,**第一時間報了名,為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免費理發……他們也在逆行,默默地、堅持地散發內心的光與熱,說得最多的話莫過于“疫情不結束,我就不回家”“疫情面前,咱不能躲”“只要有需要,我會一直在”。人在,心在,愛在,行動在,為抗擊疫情能多做一點是一點,眾力眾智不斷線。
每逢大事,從來不缺志愿者的影子;國有大難,志愿服務從來不曾缺席。20年前的非典,**作為臨床一線醫護人員參加戰斗,如今退休了,有著超過**年黨齡、超過**小時志愿服務時數的她,又投入到了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中;在**路高速路口進行志愿服務的**,同樣是抗擊非典時的志愿者。時間,不會把我們曾經經歷的苦難磨掉,更不會忘記奉獻者的名字,相反,那些為踏平坎坷成大道而奮戰的人們,會被永遠記住;那種迸發出來的精神光彩,會愈加奪目。
“獻出一天,改變一次生活”,這是一句口號,現在成了更多人的行動。面對洶洶而來的疫情,人們沒有退縮,而是積極迎戰。從村鎮社區到城市街道,各行各業、不同年齡的志愿者們遍布在各個角落。你們統計情況、測量體溫,你們分發物資、搬運物品,你們運載醫護、保障交通,你們進入企業、義務生產,你們值守路口、清掃街道,你們接聽熱線、心理咨詢……可以說,懷揣一顆滾燙的心,把自己的力所能及匯聚成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就像一位街道負責人說的,志愿者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果沒有他們,只靠社區的**名工作人員,很難短時間內完成如此大的工作量。
專業的事,需要專業的人;志愿的事,更需要專業精神。志愿服務不分大小,但分專長。有些志愿服務工作,普通人都能完成,格外需要秉持認真踏實負責的態度;有些志愿服務工作,則呼喚專業人士積極參與,把一己所長服務社會所需,諸如心理咨詢、健康篩選等。我們看到,很多專業人士已經投入到了防控疫情工作中,而有些志愿者則相反,對政策理解不透、工作方法簡單、工作態度粗暴,也引發一些爭議。這在很大程度上給人們以警示:志愿服務不是多穿一件馬甲、多戴一個袖標的特殊工作,旨在利他的服務不能成為試圖利己的投機。其實,傳遞愛心、貢獻力量,在志愿工作中放大自我價值、獲得社會尊重,關鍵要有純潔的心、火熱的心、敬畏的心。
哲人有言,好心為迷路者帶路的人,就像用自己的火把點燃別人的火把,他的火把不會因為點亮了朋友的火把而變得昏暗。再過不久,就是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了。每個志愿者都是我們身邊的“雷鋒”,你們在志愿服務中體驗著守護生命健康的不凡,一切經歷都如此神圣。我們也要力爭成為未來日子里的“雷鋒”,大家齊心協力,繼續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