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廉潔、廉政主題演講稿:興廉政之風 樹浩然正氣》,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廉潔、廉政主題演講稿:興廉政之風 樹浩然正氣》。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興廉政之風 樹浩然正氣。
清正廉潔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古往今來,無數清正廉潔、勤政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了人民的崇敬與愛戴,他們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們的故事千古流傳,無論歷史如何變遷,無論時代怎樣發展,清正廉潔永遠是時代的呼喚,勤政為民永遠是百姓的期盼。
談起清正廉潔,想必大家都不會忘記周敦頤《愛蓮說》當中那耳熟能詳的妙語: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卓爾不群的蓮花就是清正廉潔的象征。我們追求清廉,贊頌清廉,那么清廉究竟是什么呢?記得有這么一個故事:陶侃,晉朝人。早年喪父,家徒四壁,靠紡織為生。陶侃自幼好學,再加上母親善教,長大后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陶侃20多歲時,受命為當陽縣吏。他想:母親辛苦一生,如今自己做縣吏,想盡點孝心。于是,他托人帶了一罐鲊魚給母親,誰知母親拒而不收,封了“鲊魚”,并寫信說:你當了縣吏,拿公物給我,以為是好心,相反,它不僅不能有益于我,反倒給我增加了憂愁。那陶母“憂”什么呢?她說:“吞占公物,就是貪,貪婪之心是沒有止境的,后果就難以設想。”她告訴陶侃;“人有不為之,而后才可以有為。”陶母一席話使陶侃受益終生,后來陶侃到了晚年做了荊、江二州刺史,告老還鄉那天他把所有的軍資、器仗交代的清清楚楚,方才離任,史稱“陶母封鲊”。這個發生在一千多年前的故事,就如一面清亮的銅鏡,折射出古人廉潔奉公的優秀品德,如同一陣浩然的清風,穿越漫漫的歷史長河,讓今天的我們,依然能感受到它對靈魂的滌蕩。
…… 此處隱藏1368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