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鄉村振興人才工作匯報》,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鄉村振興人才工作匯報》。
近年來,我縣牢牢抓住人才這個“第一資源”,推動“頭雁”領航、“歸雁”豐翼、“鴻雁”奮飛、“群雁”齊鳴,逐步形成“雁陣效應”,持續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一、突出選賢任能,配強“頭雁”領航。拓寬選人視野。大力實施“領頭雁”后備墩苗工程,通過民心薦才、一線辨才、能人聚才、項目考才等途徑,從外出務工者、致富帶頭人、退伍軍人、大學畢業生等群體中物色人選,動態儲備2128名高素質后備村干部資源,解決村“兩委”換屆人選不足的問題。推行導師幫帶。堅持“扶上馬、送一程”,加強換屆后村級班子建設,鄉鎮班子成員與304名村級黨組織書記通過結對子、搭臺子、壓擔子,強化跟蹤指導,幫助解決思想工作問題800余個,有力促進了村黨組織書記履職能力的提升。強化激勵保障。建立換屆后班子運行和干部履職常態化調研督導機制,及時提拔使用那些全身心投入鄉村振興工作、苦干實干、業績突出的鄉鎮干部,堅決不用不干事、不扛事、不成事的鄉鎮干部,推動鄉村振興一線干部敢于擔當、善于作為。去年以來提拔使用鄉鎮干部155人,調整村書記15人。
二、織密鄉情紐帶,引回“歸雁”豐翼。全面摸底建立“資源庫”。對內采取發布公開征集**籍在外人才信息公告,縣鎮村三級黨員干部層層聯動,走村入戶摸排調查等方式,全覆蓋、地毯式征集在外人才的“第一手”信息;利用對外鄉村干部、商會、同鄉會等各類力量,網羅創新創業人士、專家、學者等高層次人才,初步匯聚形成在外人才這片“汪洋大海”。暢通渠道搭建“連心橋”。在全面摸清人員底數基礎上,定期送去節日問候、宣傳返鄉創業扶持政策等,為“歸雁”人才服務家鄉架起“連心橋”,將在外人才濃厚的桑梓情懷轉化為助力家鄉振興發展的“源動力”。精準對接引得“雁歸來”。落實領導干部聯系專家制度,縣鄉黨政領導班子與回引優秀人才“一對一”結對,針對特別優秀、帶動力強的“金雁”人才,開展精準招引,為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注入了血液,激發了活力。
三、深耕育才沃土,培優“鴻雁”奮飛。注重向內挖掘識才。全力抓好“科技村官”的選拔工作,精挑細選出10余名中國農業大學**實驗站優秀駐站碩博研究生下村擔任科技村官,加強農村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深化校地合作育才。積極協調中國農業大學中國黑土地研究院的**落戶,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實施“鄉村工匠”培育工程,把知識和技術帶到田間地頭。累計培養農村實用人才5600人。依托本土優勢樹才。每年納入財政預算的人才開發資金達到1000萬元,重點投入扶持人才隊伍建設、激勵人才創新創業等工作。近年來累計激勵各領域優秀人才133人次,發放激勵資金352萬元。開展縣管優秀專家、鄉村發展優秀帶頭人及人才創新創業示范基地集中表彰活動,編制《人才風采錄》,營造尊重人才、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
四、錨定發展需求,招來“群雁”齊鳴。緊扣需求精準引才。圍繞鄉村振興對人才的需求情況,征集和發布緊缺、急需和儲備人才需求目錄,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開展靶向招引,近年來累計引進急需緊缺碩士研究生143人,聘用中國農業大學李保國教授等專家人才為**縣政府顧問,為鄉村振興積蓄強大“勢能”。有的放矢精細用才。啟動實施“百名博士碩士研究生進百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行動”(雙百行動),通過建立科技服務工作站、鄉村振興農民研究會、標準化生產基地等形式提供智力技術幫扶,目前已匯集了95名省內外碩博研究生進入縣內合作社,累計為合作社節本增收700余萬元。優化環境精心留才。出臺《關于進一步明確引進人才職稱評聘工作的意見》,進一步破解職稱評聘職數不夠、專業不對口等難題。成立縣人才引進服務中心,全面推行人才服務專員制度,實現“一科受理、全程代辦、統一反饋”,不斷優化高效率服務環境,讓人才在鄉村沃土中“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