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關于全市土地財政發展特點、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報告》,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關于全市土地財政發展特點、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報告》。
土地財政是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產生的一種特殊的財政現象,通常指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財力高度倚重土地出讓及土地相關產業產生的租稅費等收入的一種財政模式。2020年*市土地出讓收入為2941億元,居全國首位。據Wind數據統計,*2020年的土地成交總價達到3138.1億元。可見,*市土地財政規模大,政府對土地財政存在一定依賴性。
不可否認,土地財政在促進經濟增長、加速城鎮化進程、增加地方收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土地財政的發展,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第一,土地財政的膨脹逐漸導致地方政府患上“土地財政依賴癥”,膨脹的地方債、不可持續的土地出讓金收入極易引發地方政府的財政危機;第二,土地財政以大規模土地開發為特點,極易造成土地資源浪費、農民權益受損;第三,土地財政的過程伴隨大規模資金流動,可能引發土地違法、地方官員腐敗;第四,土地財政助推城市房價上漲,損害居民福利;第五,銀行作為土地財政的資金池,承擔了地方政府土地金融、個人房貸、房地產企業融資等功能,一旦土地財政不可持續,銀行的金融風險有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目前,*省、廣州市、佛山市等地已經開展了土地財政的專題研究。*所處區位非常重要,土地財政規模突出,土地財政對城市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有必要系統認識*市土地財政特點,并剖析相關問題。
一、*市土地財政發展特點
一般認為,土地財政來源有以下三個途徑:一是地方政府通過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獲得土地出讓金收入,即通常所謂的“賣地收入”;二是地方政府通過發展建筑業和房地產交易獲得的稅收收入、收費收入等,這部分收入并非直接來自土地交易,但是這部分收入高度依賴土地資源的投入;三是地方政府以土地儲備中心、政府性公司和開發區為平臺載體向商業銀行進行土地抵押獲得的融資收入及債務收入。根據研究目的和數據的可獲取性,本文采用中口徑土地財政指標代理土地財政規模,即土地財政為土地出讓金收入、耕地占用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和契稅之和。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網站、《中國國土資源統計年鑒》、*統計局網站及相關城市統計年鑒,個別缺失數據采用數據差值方法予以估算。
考察*市2010-2020年土地財政發展狀況,總結其發展特點如下。
(一)土地財政規模持續增加,增長率起伏波動
總體看來,2010-2020年間,*市土地財政收入規模呈現增長趨勢,從2010年的1340.01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4311.46億元,增長了2倍多,僅2012年、2017年土地財政收入規模比上一年小。這種個別年份的萎縮狀態導致土地財政增長率呈現起伏波動的趨勢。圖1表明,2012年土地財政收入增長率最低,為-18.5%;2013年最高,為42.7%。2020年土地財政收入規模達到4311.46億元,創歷史新高,土地出讓金增長率也達到了32.2%,使得*市成為全國矚目的土地財政焦點地區。
(二)土地出讓金收入波動上揚,受政策影響較大
2010-2020年間,*市土地出讓金收入從2010年的880.09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2941.00億元,年均增長率16.96%,總體上表現出波動起伏的增長態勢,其變化特征與各項調控政策遙相呼應。例如:*市從2009年開始探索實施土地預申請制度,2010年土地溢價率走低。
…… 此處隱藏2791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