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在理論學習中心組民族工作專題研討交流會上的發(fā)言》,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在理論學習中心組民族工作專題研討交流會上的發(fā)言》。
同志們: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對黨的民族理論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具有極強的思想性、政治性、指導性,為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qū)各項工作確立了鮮明主線,我們要緊密結合各地區(qū)各部門各單位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根據中心組研討交流主題,結合分管工作實際,我談幾點體會,以供同志們參考。
一、從“多元一體”深刻認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豐富內涵。我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是我國的一個顯著特征,也是我國發(fā)展的巨大優(yōu)勢。歷史上各民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疆域、共同書寫了中國的歷史、共同創(chuàng)造了中華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基于歷史規(guī)律、理論基礎、現實發(fā)展而提出的創(chuàng)造性論斷,具有突出的中國特征、鮮明的時代特色、重大的價值意蘊。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tǒng)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科學把握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們要在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維護各民族大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重大問題上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和工作水平。
二、從“兩個結合”正確理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要立足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遵循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科學揭示中華民族形成和發(fā)展的道理、學理、哲理。”我們黨不斷將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形成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中華文化集中國各民族文化之大成,各民族文化是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基礎。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有利于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各民族文化在融入和推進中華文化建設中實現升華,既是各民族文化得以保護傳承、不斷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堅實基礎。
三、從“四對重大關系”準確把握新時代民族工作的根本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fā)展,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務。”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系統(tǒng)闡述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正確處理和把握的“四對重大關系”,即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的關系、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關系、物質和精神的關系。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部署,準確把握黨的民族工作新的階段性特征,落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責任制,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落實到具體工作中。我們要正確處理和科學把握“四對重大關系”,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民族工作,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fā)展。
發(fā)言完畢,不當之處,請同志們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