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黨風廉政建設演講稿:傳承孝廉之風 涵養浩然之氣》,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黨風廉政建設演講稿:傳承孝廉之風 涵養浩然之氣》。
尊敬的各位領導:
大家好!我叫*,來自市財政局國庫科,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孝廉之風,涵養浩然之氣》。
在我們市城廂區勝利路中段梅峰寺旁,有一座為明朝河南道監察御史陳茂烈而建造的“孝廉坊”,這座牌坊結構古樸、造型別致,牌坊旁邊原來還有一條小巷,當時稱為“孝廉里”。古地名在人們的記憶中逐漸淡忘,但陳茂烈的名字卻永垂史冊。他在擔任吉安府推官期間,主持當地的司法、監察等事務,他為官盡心盡職,敢于為民請命,深入細致地審理了多起疑案,使真相大白于天下,受到當地百姓的交口稱贊。因為政績突出,他被朝廷擢升為監察御使。進京為官后,他依然不改本色,堅持克己復禮,一日三省自身的道德修養。平日里克勤克儉、嚴于律己、一塵不染,雖為京官,但卻甘守清貧,史書稱他“袍服樸陋,舉止若百姓,而巍然系風紀重任”。
后來,正值壯年的陳茂烈為了照顧年逾八旬的母親辭官歸鄉,精心侍奉母親十幾年,地方官聽聞他的辛勞,派了兩個仆役前來幫忙,但很快就被陳茂烈打發了回去。母親重病,他親調湯藥,又往城西造墓,因日夜操勞而病倒1個多月。母親去世后,他哀痛不已,頭發盡脫,病情轉劇,不久也離開了人世。朝廷被陳茂烈的孝與廉所感動,于是把他住的地方命名為“孝廉里”,并建造“孝廉坊”,陳茂烈也因此被稱為“孝廉先生”。
打開《福建通志》,類似陳茂烈這樣的孝廉人物比比皆是,其中唐朝1人、宋朝8人、元朝6人、明朝48人、清朝37人,這些孝廉人物孝感天地,其出仕為官者,多能清廉為官,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人生價值取向。“實惠天下,以利百姓”,這是從X這片土地上走出的官員大多持有的理念,他們為民伸張正義,關心百姓疾苦,書寫著愛國愛民、兼濟天下的感人篇章。
中國第一座海灣大石橋泉州洛陽橋,素有“海內第一橋”之譽,與趙州橋齊名,有“南洛陽,北趙州”之稱,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稱之為“福建橋梁的狀元”,這座橋的建造者是北宋蔡襄。他在擔任泉州知州期間,大力整肅吏治、懲治貪官污吏,使泉州政風大為好轉,并主建洛陽橋,讓天塹變通途,造福一方,深得百姓愛戴。為了紀念蔡襄的功績,當地百姓自發捐資,在洛陽橋不遠處為他建造了“蔡忠惠公祠”,并在洛陽橋頭建造了一尊蔡襄石雕像。蔡襄僅僅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一個縮影,像他一樣濟世安民的官員,在史志中還有很多。
…… 此處隱藏825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