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在全市人才強市工程專題推進會上的匯報發言》,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在全市人才強市工程專題推進會上的匯報發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今年以來,我區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引才聚智、平臺搭建、人才孵化、益企惠才,釋放人才動能,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根據會議要求,現將有關工作進展情況匯報如下:
抓好聚才蓄能,促進特色產業提檔升級。圍繞文旅融合發展和都市型特色現代農業兩個重點產業方向,聚焦產業鏈布局人才鏈。瞄準發展需求,構建特色人才隊伍。制定《區特色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提升方案》,出臺《西安市區關于支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優惠政策十一條》,對特殊、急需人才實行“綠色通道”,加快構建結構合理、層次分明、能用實用,具有我區特色的人才隊伍。強化項目帶動,“靶向”引才強產。以實施省市級人才項目為抓手,圍繞文旅融合、現代農業、新材料等特色產業發展需求,吸引集聚更多優秀青年人才在我區創新創業。累計推薦省市級人才項目34個,認定高層次人才14名,地區優秀人才234人,實用儲備人才1959人。打造城市名片,著力聚集高端人才。依托市高端人才服務基地(區級)·院士驛站,用好我區特色文旅稟賦和康養資源,為高層次人才提供學術交流、產學研對接、旅游康養、創新成果展示等全方位服務。今年以來,共接待諾貝爾獎獲得者、兩院院士、歐美發達國家院士等高層次人才353人次,舉辦10期高端人才沙龍及學術論壇。
抓好創新驅動,促進產才校企融合發展。以強化秦創原“一總兩帶”發展為引領,積極探索多維主體協同機制,釋放引才聚才磁場效應。拓源提質,創建協同聯動載體矩陣。深化與省生物農業研究所、農業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轉化。促成陜鼓動力與交通大學、五砂機械和工業大學等4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建成工程大學“石榴+”智能化創新產學研合作基地、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成功創建3個市級“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建設項目。創新驅動,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持續舉辦“產學研金”協同創新活動,以先進制造業、食品加工業為主題,為高校、企業、金融機構搭建合作橋梁。加強秦創原示范平臺建設,依托番茄智慧谷成果轉化“加速器”、銀橋乳業技術中心兩鏈融合“促進器”示范平臺,切實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體系構建。強化協同,加強資源匯聚流動。建立22個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全年選派83名科技特派員,實現全區涉農行政村科技特派員全覆蓋。利用特派員自身豐富的科研成果,對農業發展進行技術實踐與指導,實現科農雙贏。全年累計開展技術指導及培訓749次,惠及農民9685人次,農業企業、合作社147個。
抓好人才孵化,促進本土人才釋放動能。廣泛發現儲備優秀本土人才,使其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多渠道挖掘,使鄉土人才“破土出圈”。將挖掘培育鄉土人才作為賦能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摸排篩選出245名“土專家”“田秀才”,納入“鄉村振興人才庫”,繪制我區鄉村振興“人才地圖”,實現人才資源供給與鄉村發展、群眾生產生活需求精準對接。構建“農廣校+”模式,培育高素質農民。整合農科院校、科研院所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培訓資源,完善實訓基地基礎設施,創建省市區認定的綜合類實訓基地41個,充分發揮實訓基地作用,累計培育高素質農民3445人,新型職業農民3010人。厚培沃土,開闊發展新思路。圍繞產業發展重點、堵點,舉辦人才論壇、“鄉土人才謀振興”“干才‘潼’行”等活動,搭建交流互動、共享合作、抱團發展平臺,全面推動人才緊跟產業走、產業依靠人才興互融局面。
…… 此處隱藏324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