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在全市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交流發言》,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在全市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交流發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同志們: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明確指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精神力量的重要途徑,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扎實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就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突出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歷史性、人民性、時代性和創新性。下面,我談幾點淺見,以供大家參考。
第一,要突出歷史性,守護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文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當代中國思想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傳承和升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記載了中華民族在長期奮斗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我們要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起來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魂”“基因”“血脈”,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沃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因此,我們要做好文明更新迭代,防止文明斷裂遺失;秉持舊邦新命的自覺,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但是,我們強調注重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并不是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取代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并不是搞二者的簡單拼接和生搬硬套,更不是搞“文化復古主義”,而是要“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理念和文化創新創造活力融合起來,扎實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第二,要突出人民性,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創作離不開人民群眾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魂的軀殼。同時,人民群眾尤其知識分子更是精神文化財富創造的直接參與者。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指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鄧小平同志曾說:“我們的文藝屬于人民”“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母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文藝創作者只有深入了解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感知人民群眾的情感沖突和內心掙扎,才能洞悉生活本質、把握時代脈動、感悟人民心聲,使文藝創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雋永的魅力。傳世的優秀文藝作品必然是訴說時代要求和人民心聲、反映人民大眾的喜怒哀樂、充滿對人民生活的關切。扎實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要把好“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的方向盤,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不斷解決區域、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完善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網絡,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 此處隱藏851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