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講稿:保持良好心態 正確對待得失》,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講稿:保持良好心態 正確對待得失》。
國學大師季羨林曾經說過,只有內心和諧,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才能遇事不亂,寵辱不驚,保持一份淡定和從容。哲學家柏拉圖也曾說過,決定一個人心情的,不在于環境,而在于心境。那么面對得失,如何才能保持內心的平和呢?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交流以下四個方面內容。
一、要遠離浮躁,淡泊名利,常懷平常之心
古人云:“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能有一顆平常心,既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境界。作為一名黨員,在各種利益調整面前,更要保持平常心態,面對誘惑不動心、面對名利不浮躁,多把精力用在工作上,少為個人得失費心思。
一是把名利看淡一些。“名為招禍之本,利乃忘志之媒”,說的就是追名逐利對人的危害。我們都是平凡的人,都想功成名就,得到社會的認可,得到他人的贊譽,這是人之常情,但對名利不可強求,不可苛求,要有得之淡然、失之坦然、順其自然、不以為然的心態。想名利,只會天天煩惱;干事業,才會永不寂寞。作為一名黨員,要視事業重如山,看名利淡如水,不為得不到而煩惱,不被個人欲望而縛累,始終保持平常心態,就會在名利面前多一份淡定,在誘惑面前多一份堅定。老英雄張富清戰功累累卻深藏功名,擁有職權卻從不謀私。習近平總書記是這樣評價張富清的:“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深藏功名、淡泊名利、一生為民、忠誠于黨,這是一名共產黨員的高貴品質。
二是把心態放平一些。人的一生會遇到許多不同的境遇,能夠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是一種大境界。許多人把煩燥郁悶、苦累壓力當成“口頭禪”。 比如,有的同志為職務晉升而煩惱,有的同志為沒有獲得榮譽而消沉.這些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患得患失,是不成熟的表現。保持一顆平常心需要辯證思維,換位思考。有這樣一則笑話,一位老太太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賣冰棍,二女兒賣雨傘。一到下雨天,老太太就哭,別人問她“為啥哭?”她說“下雨天,我大女兒的冰棍賣不出去,上哪里掙錢!”可是一到晴天,老太太也哭,別人問她“你怎么又哭呢?”她說“晴天,我二女兒的雨傘賣不出去,上哪里掙錢!”后來,有一位先生勸她:“你應該天天高興才對,因為晴天你大女兒的冰棍就好賣了,就可以掙到錢;遇到下雨天,你二女兒的雨傘就好賣了,又能掙到錢了。”老太太聽了這番話,就再也不哭了。這則笑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就截然不同。只有保持一顆正確看待工作與生活的平常心,工作才會有動力,生活才會有色彩。
三是把奢望放棄一些。人生在世不可能沒有為之奮斗的目標,但對完全沒有實現可能的奢望仍然窮追不舍,結果不但會無端地浪費時間和精力,而且會因達不到預想而煩惱不堪,痛苦不已。據說,一次乾隆皇帝在殿試的時候,給舉子們出了一個上聯“煙鎖池塘柳”,要求對下聯,一位舉子想了一下,就直接說對不上來。另外的舉子們都還在冥思苦想時,乾隆就直接點了那個回答說對不上的舉子為狀元。這是為什么?原來這個上聯的五個字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為偏旁,幾乎可以說是絕對。第一個說放棄的考生肯定思維敏捷,很快就看出了其中的難度,而敢于放棄,說明他有自知之明,不愿意把時間浪費在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上。有一位學者曾說:“放棄是智者對生活的明智選擇,只有懂得何時放棄的人才會事事如魚得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放棄不是消極避世,不是不思進取,不是斗志衰退,而是一種明智的選擇,是另一種更實際、更科學、更合理的追求。
二、要懂得珍惜,樂于回報,常懷感恩之心
…… 此處隱藏2779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