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農村區域黨建共同體建設經驗材料》,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農村區域黨建共同體建設經驗材料》。
近年來,我縣大力推進農村區域黨建共同體建設,依托黨建共同體,探索實踐“三級合作社+鄉村振興公司”發展模式,在黨建共同體和市場之間架起橋梁,進一步集聚產業要素,暢通市場渠道,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
一、搭建“三級合作社+公司”體系,筑牢發展根基。依托“村級合作社+共同體聯合社+鄉鎮合作聯盟+縣鄉村振興公司”體系,形成“三聯三同”合力,打通共同體發展梗阻。一是村體聯合、同心共力。黨建共同體統籌區域內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打破村莊限制,整合土地、勞動力等資源,推動農業適度規模化經營。二是合作聯盟、同軸共轉。鎮級層面成立合作聯盟,整合共同體資源力量和發展需求,積極向上對接,引入農業項目和優質服務。三是縣鄉聯動、同頻共振。鄉村振興公司統籌縣域內各類服務合作組織,開展規模化農業服務,通過土地整理、綜合挖潛,實現成方連片、降本增利。同時,建立合作社發展“1+3”制度,即1個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章程,3個合作社相關工作辦法,明確合作社考核獎勵、財務管理等具體措施,正向激勵各級合作社良好運行,為黨建共同體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創建“內聚外引”平臺,提升發展質量。明確鄉村振興公司連接市場主體、整合內部資源的定位,聚焦規模化經營、市場化運行、社會化服務,放大三級合作社優勢,深化黨建共同體建設。一是打造“鄉村產業發展資金池”。鄉村振興公司整合全縣各類涉農資金9000余萬元,建立以黨建共同體為主體的資金申報機制,共同體聯合社作為擔保,為區域各類經營主體提供信貸服務,破解了融資難、起步難等問題。二是招引優質產業項目。公司主動與各類大型涉農企業對接聯系,通過共同體聯合社整合土地資源,形成集中連片的規模優勢,獲得土地議價權,招引優質農業項目。今年,**鎮黨建共同體承接省供發集團7000畝土地托管項目,僅夏收一季共同體和群眾就獲得分紅448萬余元。三是提供全鏈條農業服務。推行“耕、種、管、收、售”的鏈條式服務,為共同體農業生產提供有力保障。全縣累計托管服務入社土地26萬余畝,入社群眾5.8萬余戶,帶動集體增收955萬元,帶動群眾增收和節約生產成本1420萬余元。
三、挖潛農村閑散土地,盤活發展資源。以“三資”清理為抓手,通過“起底式清理+提級式管理”,做好閑散土地“清管用”文章。一是集中攻堅“清”。通過開展集中清理行動,共清理機動地、四荒地、坑塘、林地、溝渠等共計12654畝;排查D級危房1394處,拆除清理1388處,約586畝;清理空閑宅基、殘垣斷壁等3694處,拆除坍塌房屋2122間,約1637畝。二是縣鄉統籌“管”。共同體聯合社將區域內空閑宅基統一打包,交由縣鄉村振興公司運營,有組織、有規劃地發展“邊角經濟”,種植綠化苗木等經濟作物,依托共同體領辦勞務合作社,由農村公益性崗位負責日常管理。三是創新方式“用”。推動“飛地”集約化流動,由縣鄉村振興公司牽頭,對于符合土地規劃、與大田相連的閑散土地進行立項,借助土地增減掛鉤政策,將共同體內零星分散的建設用地,流動到開發區打造工業園區,共同體聯合社憑借土地指標入股,獲取穩定的分紅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