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創新大防汛“六項機制”經驗介紹匯報》,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創新大防汛“六項機制”經驗介紹匯報》。
今年以來,**縣堅持“大防汛、防大汛”理念,堅守“不出事,不亡人”底線,創新大防汛“六項機制”,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抓實抓細防汛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一、“兩專班”科學調度,指揮督導機制再構建。
建立“指揮+督導”兩專班指揮調度體系,指揮專班由縣長、常務副縣長、各防汛相關責任單位負責同志組成,主要負責組織協調、指揮調度全縣防汛工作;督導專班由縣紀委、政府辦、縣應急局、資規局、城管局、水務局等部門抽調人員組成,負責同各鎮街、相關部門做好汛期聯系對接、督導檢查和技術指導等工作。指揮專班全面安排抓統籌,督導專班對接檢查促實效,“兩專班”協同作戰、高效履職,形成閉環,實現全縣防汛“一盤棋”部署、“一股勁”發力、“一桿到底”落實。
二、“五緊盯”全線動員,責任盯防機制再夯實。
按照“人盯人、防搶撤”的防汛網格化管理要求,形成“縣盯鎮、鎮盯村、村盯組、組盯中心戶長、中心戶長盯戶”的“五緊盯”責任盯防機制,充分發揮各級干部力量,確保防汛避險應撤盡撤,不漏一人。結合**縣實際情況,設立網格化管理工作法。按照隱患點位的危險程度劃定A、B級“兩網格”,A級網格為最危險區域,共25個,涉及群眾422戶868人,由1名網格長、2名副網格長、若干名成員按照“1+2+N”模式管理;B級網格為次危險區域,共79個,涉及群眾2353戶5295人,由1名網格長、1名副網格長、若干名成員按照“1+1+N”模式管理。A、B級網格長分別由縣級領導、部門、鎮街領導擔任網格長,負責網格內群眾撤離管理工作。村干部具體負責組織本村群眾撤離,組內再設中心戶長,負責周邊片區群眾的轉移撤離工作。各級網格以汛為令,迅速響應,逐級“緊盯”,整體聯動,第一時間將群眾轉移到安全位置。
三、“三措施”齊抓并舉,防范應對機制再強化。
嚴格落實“撤、封、控”三項措施,始終把“撤”作為應對極端天氣的關鍵舉措,不怕興師動眾、不怕勞民傷財、不怕十防九空。在發布暴雨預警后,堅決落實封山控峪,對**段沿線各進山峪口峪道實行封閉管理,山區及沿山景區景點、農家樂、民宿一律暫停營業,山區及沿山所有施工、涉水作業全部暫停,機械、人工清理河道。通過撤盡、封實、控準,實現防汛避險全面到位,隱患風險動態清零,人員安全不受威脅。
四、“五流程”銜接有序,應急響應機制再健全。
不斷完善“預報預警、會商研判、啟動響應、安排落實、信息反饋”五項防汛流程,做到周密安排,環環相扣,穩扎穩打抓防汛。同時,高質量編制《**縣防汛應急預案》,指導全縣各級各類組織機構編訂防汛、救災預案500余本,明確各防汛成員單位職責分工和應急處置措施,梳理防汛工作“誰響應,何時響應,怎么響應”全流程問題,工作細化到部門科室,責任落實到實施人,確保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高度重視,各司其職,快速處置。
五、“三準備”務實精準,安全保障機制再筑牢。
強化物資保障,用好“一清單”、“兩把鎖”和“十必備”。“一清單”是指在群眾撤離轉移后,在群眾家門張貼一張清單,詳細列出戶主姓名、電話、所在安置點、轉移負責人及電話等基本信息,確保群眾真撤、干部真轉。“兩把鎖”指轉移撤離后,群眾自己在家門上把鎖,村組再上一把鎖,以防群眾中途返回,用“雙把鎖”做到“雙保險”。“十項必備”指在轉移安置點必須配備床鋪、被褥、手電筒、衛星電話、發電機、蚊香、礦泉水、方便面、熱水瓶、小藥箱等十項基本物資,確保群眾生活安排妥善,保障到位。
六、“三聚焦”貫穿始終,過程管理機制再優化。
緊盯全降水過程,圍繞“雨前防御準備、雨中避險應對、雨后查災補缺”三個聚焦,扎實開展防汛應對工作。雨前加強監測,及時研判,快速響應,早作預警,提早落實“撤、封、控”措施;雨中持續監測,加強值班值守,實時上報雨情災情,做好轉移撤離人員監管;雨后及時巡查,安排技術專員、村組干部、督導專班全面查、深入查,重點核查道路、河堤、橋梁、供水、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和農田、群眾住房、地質災害點的受災情況。同時,快速啟動恢復重建工作,嚴防次生災害,組織常態化安全隱患排查,全力確保安全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