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黨課講稿:弘揚偉大南泥灣精神,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思想偉力》,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黨課講稿:弘揚偉大南泥灣精神,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思想偉力》。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黨無精神不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了克服陜甘寧邊區的嚴重經濟困難,朱德親自指導南泥灣的開發工作,推動大生產運動,培育和倡導‘南泥灣精神’。”80多年來,南泥灣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并作為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黨員干部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不斷創造出新的更大輝煌。
一、南泥灣精神形成與發展的歷史背景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個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這個論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來作為觀察和分析南泥灣精神形成與發展內在邏輯的視鏡。即南泥灣精神的形成和發展,不是偶然的,不僅是革命的需要,而且也是時代的需要。正是這一特定歷史時期,孕育和培育了偉大的南泥灣精神。
——面臨著新的軍事斗爭。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標志著日本帝國主義妄圖將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的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由于戰局的擴大、戰線的延長和長期戰爭的消耗,日軍的財力、物力、兵力出現嚴重不足,已無力再發動大規模的戰略進攻。同時,也由于敵后游擊戰爭的發展和抗日根據地的擴大,使得日軍在其占領區內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線和一些大城市,而廣大農村均控制在以八路軍、新四軍為主的中國軍隊手中。隨著形勢的變化,一方面,日本把作戰的主要目標轉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敵后解放區,敵后戰場逐漸成為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另一方面,日本對國民黨政府采取以政治誘降為主、以軍事進攻為輔的方針,妄想通過“以華制華”的手段來統治中國。特別是,日本為了擺脫太平洋戰爭失敗的陰霾,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調集75%的侵華部隊瘋狂進攻八路軍、新四軍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實行“燒光、搶光、殺光”的“三光政策”,企圖通過軍事掃蕩消滅共產黨和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抗日武裝。抗日斗爭面臨十分嚴峻的形勢。
——面臨著新的政治斗爭。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后,國民黨設立“防共委員會”,調整內外政策,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和“剿共”的方針,先后掀起三次反共高潮,使得國共兩黨關系日趨復雜。在這種復雜形勢下,國共兩黨的關系演變成斗爭中的合作。在打退國民黨第一次反共高潮后,中共代表在同國民黨代表進行談判時,雖然圍繞的是“作戰地區劃分”這一個中心問題,但蔣介石卻始終堅持所謂的《中央提示案》,結果引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到第二次談判時,由于國民黨缺乏改善兩黨關系的誠意,因而使談判拖了八個月,結果拖出來一本反動的《中國之命運》,拖出來一個第三次反共高潮”。在第三次反共高潮過后,雖然毛澤東表示,“在國民黨愿意的條件下,我們愿隨時恢復兩黨的談判。”但蔣介石卻仍表示中共問題為“政治問題,應用政治方法解決”。于是,圍繞“邊區問題”和“黨的問題”,國共兩黨又進行了第三次談判,而且談了半年都沒有成效。至此,又面臨著開展新一輪的繼續談判。
…… 此處隱藏3408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