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面對“少講點大道理”的呼聲,材料人該怎么辦?》,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面對“少講點大道理”的呼聲,材料人該怎么辦?》。
很多材料人不怕講工作,就怕講道理。有的覺得講道理很“虛”,恍恍惚惚、隱隱約約,講了好像又好像沒講;有的覺得講道理很“假”,都是一些正確的廢話,不如講事情來得實在;還有的覺得講道理很“難”,費盡筆墨數易其稿,只換來領導一句“還沒寫透”。想要講好道理,至少有兩步,一是弄清“道理”的本質,二是掌握講“道理”的方法。今天先談談第一步。首先,道理是很少很少的。這不是我說的,是老子說的:“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大道理不僅少,而且都很簡單。孔子的道理,一個“仁”字就能概括,老子是“無為”,墨子是“兼愛”。《易經》有言:“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道理是少的,又是很簡單的,為什么還是講不好呢?那是因為我們往往被道理的“副產品”帶偏。道理雖少,但打著它的招牌的“偽道理”“小道理”卻很多,并且時常以假亂真,讓人眼花繚亂。舉個例子,前幾年某地開會研究學區劃分工作,教育部門拿出了多套方案,利好有幾個、弊端是什么,每一套都講得頭頭是道。市領導讓參會部門討論一下,結果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糾結。最后領導講話,他拋開稿子,上來就問了一個問題:如果是我們自己的孩子,大家覺得該怎么辦?有這樣一句話就夠了,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句“大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面對這句“大道理”,其他的都是“偽道理”“小道理”,全部要靠邊,問題也就迎刃而解。其次,道理是十分具體的。材料人怕講道理,但更怕的是領導講的時候,下面全在嘀咕“少講點大道理吧”“道理誰都懂,來點實際的”。皮克斯的創始人艾德·卡特姆寫過一本書《創新公司:皮克斯的啟示》,里面有一個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說道理本身都是十分具體的、管用的,但它往往很重,像個箱子。人們為了方便,往往把這些道理簡化為一句口號,這句口號就成了箱子的“把手”。用把手來拎箱子,當然會方便很多,因為記住一句口號還是比較容易的。但如果沉溺于口號,那么可能你提起來的僅僅是一個“把手”,而真正裝著東西的“箱子”則還在原地。如果真的讀懂了這個比喻,你就會明白,為什么自己寫的道理打動不了人,丟掉了裝著干貨的“箱子”,拿著一個“把手”怎么去打動人?記住,道理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我們要的是道理的“箱子”,而不是“把手”。最后,道理是直面問題的。有一句話叫“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為什么?因為道理不是用來“聽的”,而是用來解決問題的。踐行道理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情,但高談闊論道理卻極其簡單。正如胡適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中所說,那是阿貓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鸚鵡和留聲機器都能做的事。當年的“問題與主義”之爭,一定意義上就是“講道理”與“干事情”之間的爭論。胡適的觀點雖然偏頗,但有兩句話我非常贊同。一句是上面的“阿貓阿狗”,還有一句是:“為什么談主義的人那么多,為什么研究問題的人那么少呢?這都由于一個‘懶’字。懶的定義是避難就易。研究問題是極困難的事,高談主義是極容易的事。”陳獨秀當時在獄中未參與論戰,但出獄后寫了一篇《主義與努力》,不足400字,但字字珠璣。文章開篇即言“我們行船時,一須定方向,二須努力。不努力自然達不到方向所在,不定方向將要走到何處去?”接著他又講到“我看見有許多青年只是把主義掛在口上不去做實際的努力,因此我曾說:我們改造社會是要在實際上把他的弊病一點一滴、一樁一件、一層一層漸漸的消滅去,不是用一個根本改造底方法,能夠叫他立時消滅的。”道理是解決問題的工具,真正的道理是因問題而生的,也是始終為問題而存在的。繞開問題去講道理,是蒼白的,更是廉價的,因為那真的是鸚鵡和留聲機器都能做的事。道理是很少的、具體的、直面問題的,既然如此,那么要講好道理的姿勢該是怎樣的?下一篇我們一起探討。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面對“少講點大道理”的呼聲,材料人該怎么辦?.docx》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