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走好這五步,煉就審稿的“火眼金睛”》,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走好這五步,煉就審稿的“火眼金睛”》。
材料寫得多了,時常會接到一些其他部門的審稿需求,比如說讓我?guī)退麄儗弻徃遄印⒄{調格式,給我一篇初稿由我來修改完善等。所以,如何審好稿子是擺在我面前一個很實際的問題。而有的時候,把稿子審好比自己寫還難。
這篇文章,我將重點講下審稿的方法論,探討下把一篇稿子審好審到位要把好哪些關。首先,審稿的邏輯應該是由表及里、由大到小、由粗到細的,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五步。
第一步,審該不該發(fā)。這是首要的一步,但往往可能會被我們忽略。當拿到一篇稿子時,第一步要做的不是馬上改稿子,而要弄清楚有沒有必要發(fā)、該不該發(fā),這是核心的兩個問題,認真檢查有沒有存在文件濫發(fā)、升格發(fā)文、意圖不清楚、文種混用錯用(如請示報告混淆)等問題。如果存在上述問題,二話不說,先打回去重做,內容都不用細看。
第二步,審行文框架。如果第一步過關了,就要看材料的主體框架了。根據(jù)材料的性質,來決定框架,如會議紀要,往往是會議概況介紹(何時何地何人召集開會,就什么議題研究討論,有哪些部門參會等),然后是會議指出或會議認為、會議強調、會議要求、會議原則同意等;又如匯報,一般包括基本情況介紹、工作開展情況(具體舉措)、存在問題、下步思路及建議等;再如方案,包括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具體內容、實施步驟、職責分工、工作要求等。總而言之,“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框架不對路或者缺斤少兩都是不行的,就像蓋房子,地基和框架是這房子蓋不蓋得成的關鍵。所以,審稿子的時候,要搞清楚材料的類型或文種,然后花大力氣琢磨相應的行文框架對不對、結構好不好以及可不可以更好。
第三步,審文字表述。這一步也是比較見功底的,沒有大量的文字訓練很難做好。怎樣把意思表達得足夠精準,怎樣讓材料不拖泥帶水又恰當好處,怎樣重點突出、詳略得當,怎樣做到“短平快”,怎樣說新話、說接地氣的話、說管用的話,等等,這些都是值得不斷研究的。在這方面,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審稿的時候,如果時間充分的話,要反復地看,有時甚至可以讀出來,這樣可能更容易把握到底語句通不通順、條理清不清楚。車轱轆話不要,相近的內容放在一塊說,無關痛癢沒有實際支撐的內容不要,花里胡哨、詞藻堆砌的也不要。審文字表述是最見功力的,需要不斷精進。
…… 此處隱藏1395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