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觀人之失易,見己之失難》,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觀人之失易,見己之失難》。
【例文】清人錢大昕曾寫過一篇名為《弈喻》的文章,說的是有一次在朋友家看人下棋,一名客人老是輸棋,錢大昕于是譏笑他,認為他棋藝不如自己。客人便請求和錢大昕對弈,結果錢大昕處處被動,大比分落敗。他由此感嘆:“觀人之失易,見己之失難”,看問題應當“易地以處,平心而度”,不可自以為是。錢大昕的感嘆與反思,對今人仍有很強的啟示意義。現實中,有的人對別人的錯誤洞隱燭微,對自己的缺點卻視若不見,習慣于孤芳自賞、自以為是,出現了問題往往不從自身找原因。“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一個人只跟自己比,很難真正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很難照出真實和客觀來。(內蒙古日報《涵養樂見己失的境界》)
【典故】出自清代錢大昕《潛研堂文集-弈喻》,今之學者,讀古人書,多訾古人之失;與今人居,亦樂稱人失。人固不能無失,然試易地以處,平心而度之,吾果無一失乎?后引申為“觀人之失易,見己之失難”。
【釋義】意思是,現在的讀書人讀古人的書,常常詆毀古人的錯誤;和現在的人相處,也喜歡說別人的錯誤。人本來就不能夠沒有錯誤,但是試試彼此交換位置來相處,客觀地衡量一下,自己真的沒有一點失誤嗎?
【賞析】錢大昕的感嘆和反思,對今人仍有很強的啟示意義。現實中,有的人說起他人之失頭頭是道,對于自己之失卻閉口不談或視而不見。俗話說,看人挑擔不吃力。一個善于自我反省、追求進步之人,看到別人挑擔時也要想到自己是否挑得動,如果挑不動還要下哪些功夫。俗話說:“脊背上的灰自己看不見。”如果不讓別人幫助拍打,身上的“灰塵”就不容易弄干凈。毛澤東同志曾形象地比喻,批評就像洗臉、掃地一樣,能夠幫助人們清除思想上的“灰塵”。“觀人之失易,見己之失難。”只有來自他人的批評,才能夠幫助我們看清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都有寬闊的胸懷、容人的雅量。進入新時代,每名黨員干部都肩負著時代責任和使命,要敢于正視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把別人的意見建議作為興利除弊的“良藥”、催人奮進的“鞭子”,以無愧于時代的責任感干出出彩業績。
【用法】主要適用于黨課報告、黨校開班講話,側重強調黨性修養,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要涵養謙遜之心,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建議,在不斷修正中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