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例文】“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毙撵o不僅能養才氣,還能養浩然正氣。古人講,“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人心本無染,心靜自然清”。一個人品行修養的高低、對待事物的態度、面對名利的選擇,與是否心存靜氣有很大關系。有靜氣的人,能夠認清事物的好壞、美丑、善惡、榮辱,從而選擇正義,遠離污濁。反之,一個充滿浮躁的人,認不清福禍轉換,抵不住利益誘惑,就會忘乎所以、身染濁氣。(解放軍報《以靜氣增才氣養正氣》)
【典故】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七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釋義】意思是,人少些貪欲就可以安靜了,人一安靜,天下自然就安定了。
【賞析】古代很多士大夫對老子的清心寡欲理論表示贊賞,認為這一理論充滿了生活的辯證法?!度蔟S隨筆》中說:“士之處世,視富貴利祿當如優伶之為參軍。蓋謂上場有下場時也。老去、病去、降職去、升遷去,終有一去。”清代學者汪輝祖解釋這段話說,士人立身處世,對于富貴利祿應該看得淡薄一點,得到一官半職,只當是唱戲的演員在戲臺上扮演參軍一樣。欲望,是人想達到某種目的的要求,是人類生存、生產和延續伴生的理念活動。正當合理的欲望,不斷激發人的潛能,引領人拼搏進取,在滿足自己需求的同時,為他人和社會做出貢獻。但如果放縱欲望,讓欲望膨脹成為奢欲,以致欲壑難填,就會謀不義之財、為非禮之事,最終導致自我滅亡。歷史表明,奢欲無度,必會人亡政息;制欲止奢,多會成就一番大業。正所謂:天下大福,莫大于無貪欲;天下大禍,莫大于欲無底。領導干部作為“關鍵少數”,理當率先垂范、廉潔自律,不違規、不逾矩;聽招呼、守規矩,用黨紀國法和規章制度調控自己的欲望和言行;公道正派,秉公用權,干凈做事,嚴守道德底線、法律底線和政策底線,不闖紅燈,不碰高壓線。
【用法】主要適用于廉政黨課報告、黨性教育類講話,側重強調控制欲望,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加強自我欲望調控,防微杜漸,防止“千里之堤,潰于蟻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