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立名者,行之極也》,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立名者,行之極也》。
【例文】“立名者,行之極也。”建立名譽,是品行的最終目標。但名譽的建立,靠品德,不靠粉飾;靠公信,不靠標榜。明代鉛山縣令笪繼良曾立下一座“白菜碑”,上有題詞:“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以此警示自己,以民為本、為民辦事,不能讓老百姓缺衣少食,面帶菜色。笪繼良主政鉛山期間,布衣素食,輕車簡從,清白做人、廉潔從政,其高尚人格像“白菜碑”一樣,流芳百世,激勵后人。(解放軍報《碑不自立,名由人傳》)
【典故】出自漢代司馬遷《報任安書》,仆聞之:修身者,智之符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表也;恥辱者,勇之決也;立名者,行之極也。
【釋義】意思是,面對恥辱,可以判斷一個人是否勇敢;樹立好的名聲,是一個人品行的目標。
【賞析】古語講,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對身后不朽之名的追求,正是古圣先賢超越個體生命而追求永生不朽、超越物質欲求而追求精神滿足的獨特形式。屈原《離騷》講“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晉代文人張翰說過“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唐代詩人李白也講過“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作為新時代黨員干部,要學習楊善洲“只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的高尚情操,學習廖俊波“幫老百姓干活、保障群眾利益,怎么干都不過分”的為民情懷,以實際行動贏得群眾好口碑、贏得身后好名聲。
…… 此處隱藏259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