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材料用典】儉,德之共也》,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寫材料用典】儉,德之共也》。
【例文】“儉,德之共也。”崇尚儉樸,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興黨興國的傳家寶。從延安儉樸作風閃耀的“興國之光”,到“酸菜里面出政治、出模范”,無不深刻揭示了以儉養德的深層意蘊,有著升華精神境界、凝聚奮進力量的巨大作用。每名黨員干部都應做以儉養德的表率,要充分認識到,崇尚儉樸映照著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和精神追求,是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體現,是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的重要道德實踐途徑。(解放軍報《以儉修身葆本色》)
【典故】出自宋代司馬光《訓儉示康》,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
【釋義】意思是,節儉,是最大的品德;奢侈,是最大的惡行。
【賞析】古往今來,“成由勤儉破由奢”。貪圖安逸、溺于奢華會觸發人們內心的貪欲,而貪欲最終會葬送自己的前程乃至生命。因而無論處于何種境地,我們都應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正如朱熹詩言,“蔥湯麥飯兩相宜,蔥補丹田飯療饑。莫謂此中滋味薄,前村還有未炊時”。曾國藩在家訓中警示子弟:“無論大家小家,士農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從古至今,凡是人才輩出之家,都是因為有良好的精神傳承。以勤儉節約傳家,有利于培塑后人艱苦樸素、矢志奮斗的品質,家業自然興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小到一個家庭、一個人,保持勤儉就會興旺昌盛,貪圖奢逸終會走向敗亡。古人所推崇的節儉,不僅指貧窮境況下精打細算、省吃儉用,更指相對富裕條件下當有“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節儉意識和勤儉作風。
【用法】主要適用于作風建設類講話,側重強調節儉意識,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要勤儉節約,杜絕浪費,以實際行動反“四風”、樹新風。
![](/skin/zhann/images/icon_word.2.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icon_star.png)
![](/skin/zhann/images/dow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