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國有企業人才工作匯報》,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國有企業人才工作匯報》。
近年來,**集團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產業興市”戰略,緊扣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目標,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堅持人才強企,立足招引、培養、留用三個環節,創新實施“引水、蓄水、活水”三項工程,充分激發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目前,集團先后更替干部職工68人,新增專業技術人才及高資質人才98人、占總人數的23%。
一、創新實施“引水”工程,著力夯實發展支撐。一是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確保優良“源頭水質”。嚴格落實黨委書記抓“第一資源”責任,將“以黨建引領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選才育才工程”作為集團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突破項目重點推進,推行黨委辦公室、人力資源部合署辦公,并由集團黨委書記直管。充分發揮集團黨委對人事工作“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關鍵作用,將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列入黨委會研究決定事項,確保將政治過硬、品德過硬、技術過硬的人才真正選出來、用起來。堅持市場化標準,推行基層員工100%市場化公開招聘,管理人員除內部挖潛及特殊人才引進外一律競聘上崗,切實斬斷“關系網”、堵住“走后門”,從源頭確保各個崗位“有能者居之”。二是強化雙招雙引聯動,牽引集團發展“浪潮”。聚焦集團水利工程產業所需,精準招引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省水利系統專家劉長余,通過組織水利業務培訓、現場解決工程難題,有力提高集團水利工程設計和建設水平。突出服務構建“6+3”現代產業體系,柔性引進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數字工程公司技術總監陳健,牽頭編制《集團數字化轉型方案》,加快傳統水利工程產業向數字信息化方向轉型。積極促成中電建華東院投資103億元的華金壓縮空氣儲能項目落地嶧城,助推我市新能源產業集聚發展。三是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加速人才“百川匯海”。制發《人才招引激勵實施辦法》《人才推薦獎勵制度》等文件,明確不同層級人才在購房購車等方面配套政策,進一步增強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綜合運用黨政機關邀才、校園招錄等方式,拓寬人才招引渠道,累計引進高資質、高技術專業人才90名,集團人員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專業技能結構持續優化,為企業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創新實施“蓄水”工程,持續做優智力梯隊。一是建設學習實踐平臺“培才”。打造“知識學習平臺”“交流實踐平臺”,整合集團內部圖書、課件等學習資源,規范建設企業知識信息庫,并通過每月組織職工大講堂等方式,促進內部人員互動交流、互助提高。去年以來,共組織人才工作教育培訓8場(次),先后輪崗鍛煉后備人才87人,培育專業講師20余名。二是健全學習激勵制度“壯才”。強化企業內部“傳幫帶”,通過以師帶徒、職業經理人授課等方式,打造一支職業道德優良、專業技術精湛、工作保障有力的水利工匠先鋒。創新實行《員工在職學歷教育獎勵辦法》《員工考取國家執業(職業)資格證書獎勵辦法》,對在職提升學歷、考取證書的員工發放一次性獎勵和證書補貼。去年以來,共對41名在職員工發放能力提升獎金7.8萬元,新考取一級建造師資質10人、二級建造師資質36人、高級工程師資質14人,1人獲評棗莊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三是加強校企合作“育才”。先后與**農業大學水利土木工程學院、**水利職業學院簽署校企合作、產學融合意向書,在人才雙向培養交流、柔性人才橋梁搭建等方面開展全方位戰略合作。推動人才借力成長,聘請河海大學專業團隊與集團人才聯合參編全市水利發展“十四五”規劃,幫促職工開闊視野、增長本領。
三、創新實施“活水”工程,有效激發創業潛能。一是選拔“能工巧匠”,用活“舊人”發展新產。面對集團組建之初整體虧損局面,秉持“舊人”新用、妥善安置理念,開展“僵尸企業”、虧損子企業處置行動,通過競聘上崗、面談考察等方式,對經營困難的水利服務站、淡水養殖試驗場等單位40余名干部職工合理分流。其中,通過將部分人員充實到**鴻運水利工程有限公司,成功保留企業水利工程施工二級資質,營收創利實現連年翻番增長。二是組建“戰斗班組”,用活“專才”協同攻堅。組建項目攻堅小組,按照“一個團隊攻堅一個項目”要求,對重點項目實行分工協作、掛圖銷號,先后成功申報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基金等項目6個,批復資金總額15.25億元。積極發揮青年技術創新人才優勢,組建集團BIM技術創新團隊,聚力攻堅BIM技術設計應用,順利實現水利工程全流程數字化正向設計出圖,集團數字化轉型邁出堅實一步。三是劃定“競爭戰區”,用活“領導”抓實項目。結合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創新建立項目“戰區制”競賽比拼模式,選定集團副總任各戰區“總指揮”,圍繞經營目標同臺競技,推動項目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其中,蟠龍河綜合整治水利工程一期、二期全面完工,三期及周邊環境綜合提升工程進展順利,新建鷺島·蟠龍臺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官橋鎮東洪林村破損山體生態修復項目高質量完成噴播綠化面積2萬平方米,為我市生態保護豐富了實踐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