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24鄉鎮基層治理工作經驗交流材料》,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2024鄉鎮基層治理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近年來,我鄉積極探索“楓橋經驗+”模式,創新大調解工作機制,喊響了群眾矛盾調處“進政府向左拐,一切問題都OK”口號。2022年,**鄉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突出“黨員引領、鄉賢帶動”作用,創建“心連心”服務品牌,大力實施服務下沉工程。今年全鄉共接到市民熱線工單306件,同比下降34%,開啟了新時期“鄉賢”版本,打造了鄉村治理的“**樣本”。
一、健全群眾需求收集機制,搭建干群“連心橋”
鄉黨委政府提出“群眾有所需、干部有所應、有事您找我”工作目標,打破原有鄉鎮黨政干部在崗值班工作機制,把機關干部下沉到基層一線,把矛盾調解責任落實到人,奮力打造“**之鄉、無矛小鎮”鄉村治理品牌。
一是一個格、一張圖,繪出的是責任。全鄉78名幫包干部按照區域幫包全鄉10065戶、31342人。每名干部深入幫包戶家里了解情況,并為每個村莊繪制網格地圖,標明幫包戶姓名、地址,以及是否是五保戶、殘疾人家庭、常住居民等相關事項,確保開展工作時能夠“按圖索驥”,實行網格化管理。
二是一張卡、一個群,聯通的是人心。將印有幫包干部姓名、職務、聯系電話和微信號的 “親情聯系卡”貼在農戶房屋的顯著位置,方便群眾及時聯系。指導幫包干部建立“我與群眾心連心、有事您找我”微信群,共收集矛盾線索68件、民生事89件,均得到有效化解。
三是一支流動服務隊,覆蓋全鄉、宣教到村。成立一支由13名“鄉賢”組成的鄉村事務顧問團,顧問團聯合縣文旅局,成立了文旅部門專職演出隊伍和鄉村事務顧問團于一體的流動服務隊。服務隊編寫了鄰里和睦、孝老愛親等膾炙人口的快板、小戲等,在為群眾送去文化大餐的同時,收集群眾困難問題、化解矛盾糾紛。目前,流動服務隊下村演出45場,收集矛盾線索、民生實事等103件,服務群眾萬余人。
二、建設矛調中心,構筑矛盾化解“新防線”
建設面積500平方米的矛盾糾紛聯合調處中心,構建集“司法所+派出所+信訪辦+法律顧問團+鄉村事務顧問團+心理輔導工作室”六位于一體的矛盾化解的“主陣地”,并形成了“幫包干部—鄉村事務顧問團—黨委政府”逐步提級的矛盾化解體系。
第一道調解關口——幫包干部。幫包干部針對遍訪、“親情聯系卡”和微信群獲得的矛盾,通過走訪面對面答復群眾訴求、解決群眾困難。對于民生小事、小糾紛,幫包干部能夠當場解決化解的,當場解決化解;一時難以化解和解決的疑難問題,現場平息矛盾后將線索報送鄉村事務顧問團解決。
第二道調解關口——鄉村事務顧問團。充分發揮鄉村事務顧問團的優勢,使其成為化解矛盾的“主力軍”。在化解矛盾時,實施“三步化解法”思路:第一步邀請到矛調中心面對面調解,按照是非曲直劃清責任、講清事理,消弭矛盾;如果第一步未調解成功,隨后邀請心理咨詢師、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門介入調解,講清政策和法律法規,并對當事人進行心理疏導;如果第二步依然未調解成功,隨即進入訴前調解,邀請律師事務團的3名律師介入,并提供法律援助。在實踐中,鄉村事務顧問團建立了工作日志,為每個案子制作諒解備忘錄和協議,避免矛盾反復發生的情況。自**鄉村事務顧問團成立以來,共調解400余個小、多、繁、難、雜的矛盾,97%的矛盾止步于第二步,調解涉及金額達1000余萬元,調解成功率95%以上,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鄉賢”調解文化。
第三道調解關口——黨委政府。對于極其復雜的歷史遺留、干群矛盾、民生事項等鄉村事務顧問團難以化解的事項,交由**鄉黨委政府研究解決。截止目前,**鄉通過黨委政府化解疑難矛盾82件,2022年民生投入1100萬元,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得到大幅提升。
三、著眼于重點問題,拿出破解“新答案”
…… 此處隱藏515字,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 ……